位于杨家泊的滨海中新农业产业园是滨海新区首批实现“农超对接”的蔬菜基地之一,现如今,在该基地工作的采摘工人李玉秀不仅每月能领到近3000元的固定工资,还享受着合作社给上的“三险”,能够有一份固定的工作和稳定的收入,对这位只有初中文化水平的农民来说是一件非常难得的事。
事实上,在滨海新区农村城镇化建设驶入“快车道”的这几年里,像李玉秀一样在生活上发生巨大改变的农民还有很多。一次党代会以来,推进农民就业、推动农村改革、创新农用地经营模式和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等内容成为新区农业部门工作的重点,新区农民也正在园区带动、“五金”提升、科技引领三股力量的共同作用下,“品尝”着新区农业新模式带来的甜美果实。
园区带动:“大”园区成就“小”家庭
经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位于新城镇的滨海生态农业科技园已经逐渐拓展成为集农业科研、生产、示范、观光于一体的高科技农业园区,作为区域内的龙头企业,该园区同时还通过提供就业和住房优惠等措施成功将周边村镇的3000余名农民转化为产业工人。
“目前我们拥有8个市级农业科技园区和6个区级农业产业园区,通过推动农业产业聚集区、科技园区、产业示范园区和龙头企业建设来带动新区的城镇化建设和促进农民增收的效应已经逐步显现。”滨海新区农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截至目前,滨海新区按照“三区联动”的要求,已经形成了龙达、宁车沽,茶淀、杨家泊,中塘镇等一批产业园区,来促进农村的城镇化进程和农民就业。
新区按照“三区联动”、“三改一化”的模式,稳步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城市化、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平稳有序。统计显示,仅2012年,西部新城、茶淀示范镇等5个示范镇就累计开工农民还迁住宅214万平方米,配套公建4.06万平方米,竣工151万平方米。涉及公共服务、农业生产、农民生活设施建设与改造的29个帮扶项目全部竣工。此外,还完成了6个村15个项目的建设,完成道路硬化12.8万平方米、修排水涵洞8处、铺设地下排水管道1.1万米、安装太阳能路灯218盏、建成健身广场0.73万平方米,受益农户达2471户。
而在过去的几年里,依托农业科技创新,新区建立了一批都市型设施农业园区,着力提高农业产业化、现代化水平是接下来的工作重点。“从今年起,滨海新区将开工建设国家林业局盐碱地研究中心,扶持4-5家种业基地,建成市级渔农业精品园区4家、高端畜牧产业园区1家,着力打造1-2个孵化能力强的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基地。在农业发展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引进推广20个服务功能完善的新品种新技术项目。”新区农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