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继续保持“总部经济”的增速稳定,今年7月,又有日立物流(中国)有限公司、铂金埃尔默企业管理(上海)有限公司、福伊特驱动技术投资(中国)有限公司、美太投资(中国)有限公司4家企业获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的认定;科德宝企业管理(上海)有限公司升级为亚太区总部。新设新丰泰(中国)投资有限公司1家投资性公司。今年1-7月,全市共新增跨国公司地区总部达28家(其中管理性总部24家),投资性公司8家、研发中心7家。截至2015年7月底,外商在上海累计设立跨国公司地区总部518家,其中亚太区总部35家;投资性公司305家,研发中心388家。
自2002年9月上海市政府出台鼓励跨国公司在沪设立地区总部的暂行规定以来,落户上海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已突破500家。地区总部从零到100家以及从100家到200家分别耗时3年,之后上海“总部经济”增速稳定,每两年即能完成100家的递增。不仅是增速,能级也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已将全部或部分总部职能放在上海,使在沪地区总部成为集多种营运职能为一身的“综合性总部”。数据显示,在沪95%以上的在沪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具有两种以上的功能,82%的地区总部具有投资决策功能、61%的地区总部具有资金管理功能、54%的地区总部具有研发功能、35%的地区总部具有采购销售功能。
上海商务委副主任顾军介绍说,今年以来,上海“总部经济”的增长既保持常态,又有新亮点。从投资国别看,以美、欧、日企业为主,欧洲企业总部增速加快。美国企业设立地区总部148家,占28.8%;欧洲企业139家,占27%;日本企业116家,占22.6%。今年1-6月,欧洲企业设立地区总部10家,占41.7%;美国、日本企业各5家,各占20.8%;其他亚洲企业4家,占16.7%;从行业分布看,上海的总部经济仍以制造业企业为主。制造业企业设立地区总部384家,占74.7%,服务业企业130家,占25.3%。今年1-6月,制造业跨国公司设立地区总部18家,占75%;服务业企业6家,占25%。
从落户区域看,浦东特别是自贸试验区对吸引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有着“虹吸”效应。落户浦东的地区总部231家,占55.7%,其中落户在自贸试验区的地区总部181家,其余主要是分布在中心城区。今年1-6月,落户浦东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7家,占29.2%,其中6家落户在自贸试验区。
作为本市上海“总部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推手之一,本市各级政府不断转变政府职能,推动体制机制创新,营造国际化、市场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全市的外商投资便利化度向自贸区看齐,去年6月起,本市在静安、浦东、黄浦、徐汇等区开展了外资审批改革试点,静安区外资企业设立审批时间由原来平均9个工作日缩减至4个工作日,企业变更审批时间缩减至3.5个工作日。“今年,我们要在全市范围内推开这项工作,进一步提高外商投资便利化程度。”顾军表示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