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坊简介
廊坊市,河北省省辖市,河北省中部偏东,北临首都北京,东与天津交界,南接沧州,西连保定,地处京津两大城市之间,环渤海腹地,享有“京津走廊明珠”和“连京津之廊、环渤海之坊”等美誉。
廊坊市现辖广阳区、安次区两个区,三河市、霸州市两个县级市,大厂、香河、永清、固安、文安、大城六个县,和廊坊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总面积6429平方公里,市区面积54平方公里。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2473.9亿元。
廊坊市历史悠久,早在6000多年前就有人类在此聚居。 4000年前“黄帝制天下以立万国始经安墟”,“安墟”即为今天的廊坊市安次区。《廊坊市志》载:“现境域夏商处冀州之地,战国秦汉于蓟燕之野,晋唐属幽州之域,元明清为京畿要冲”。清朝末年,义和团曾在此取得抗击八国联军的“廊坊大捷”,打响了中国人民反“八国联军”的第一仗。
廊坊是京津冀城市群的地理中心,位于京津两个国际都市之间,所辖10个县(市、区)全部与京津接壤。素有“京津走廊、黄金地带”之称。市区距北京天安门广场仅40公里,距天津中心区60公里,距首都国际机场和天津滨海国际机场两大机场70公里,距天津港100公里,且紧邻规划中的北京新机场。7条高速公路,5条铁路干线穿越境内,10条国家和20条省级公路纵横交错,是中国铁路、公路密度最大的地区之一。
廊坊是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荣获中国人居环境奖。
刚刚过去的一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初步成效——一批“僵尸企业”得到处置;部分行业供求关系出现关键性改变;减税降负力度加大,营改增试点全面推开,全年减税超5000亿元;越来越多的企业更加注重提高产品质量、提升技术含量、适应市场需求……发力供给侧,改革见真章,诸多可喜进展正在为我国经济实现更高质量、更高水平发展清扫障碍、积蓄动能。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头戏”,也是解决我国经济运行重大结构性失衡的“撒手锏”。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提及这项改革,反复强调:“我国不是需求不足,或没有需求,而是需求变了,供给的产品却没有变,质量、服务跟不上”“重点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面对经济运行中积存已久、盘根错节的矛盾和问题,党中央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标,明确“三去一降一补”重点工作,落实了许多务实有效的重大举措,一些结构性失衡问题得到改善。这些成绩,既是前一阶段推进改革的成果,更是下个阶段坚持改革的动力。眼下,改革刚刚开了个头,更艰巨的任务还在后头,必须坚持以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工作的主线来抓。
2017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一项主要任务就是振兴实体经济。不论经济发展到什么时候,实体经济都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根基。这个根基牢固,国家发展才能行稳致远,在国际经济竞争中赢得主动。还要看到,我国经济运行中现存的重大结构性失衡,很多都源于实体经济出现了问题。实体经济结构性供求失衡、金融和实体经济失衡、房地产和实体经济失衡等,都拖缓了经济发展的脚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要进一步向振兴实体经济聚力,用改革的手段切实推动实体经济提质增效升级。
向振兴实体经济聚力,关键是抓住“全面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这个提升供给体系的中心任务,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下的新特点。行业、企业都要树立“质量第一”的强烈意识,坚持以提高质量和核心竞争力为中心,坚持创新驱动发展,不断提升产品和服务的技术含量,扩大高质量产品和服务供给。同时,亦要实现供给体系由中低端产品为主,向不断适应需求变化的中高端产品为主转变。
向振兴实体经济聚力,要更好发挥政府“有形之手”的作用,加紧从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上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方面要处理好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关系,遏制金融系统自我循环、自我膨胀的行为,纠正“脱实向虚”“避实就虚”等市场乱象和误区,有效提升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水平;另一方面亦要继续简政放权,大力推进国有企业改革、财税体制改革、金融体制改革等,让企业轻装上阵、迸发活力。还要积极营造有利于实体经济发展的营商环境、舆论环境,让全社会都深刻认识振兴实体经济的重大战略意义,让全社会都为振兴实体经济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