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新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简称合肥新站区。位于合肥市城区东北部,是合肥市“1331”空间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1992年与合肥新火车站同步开工建设,1995年被安徽省政府正式批准为省级开发区,1996年被国家建设部列为全国首家城市综合开发试点区。
合肥新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简称“新站高新区”。起源于合肥新火车站的建设,其前身是合肥新火车站工程建设区,地处合肥市东北部,距市区1.8公里。合肥新火车站早在1978年纳入国务院批准的合肥市城市总体规划,1989年国家计委正式批准立项,1992年动工建设。1995年4月,新火车站建设区被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开发区,冠名合肥新站综合开发试验区。
1996年2月,新站试验区被国家建设部批准为全国首家城市综合开发试点区。1998年,新站区内建成安徽大市场等专业各类市场8家,形成以“三线”带“三区”的商贸格局。 2003年3月,瑶海区七里塘镇(现为七里塘街道)划归新站区托管,辖区面积增至34平方公里。 2006年11月,新站区与长丰县签订合作发展协议,长丰县南部六个村居约27平方公里交由新站区托管开发。
2009年4月13日,总投资175亿元的合肥京东方六代线项目正式落户新站区并开工建设,标志着新站区在工业发展道路上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2009年10月,新站试验区与长丰县再次达成协议,合作范围由原来约27平方公里增至约57平方公里。
计划生育工作扎实有效。区内人口出生率低于10‰,人口自然增长率低于7‰,较好地执行了国家计划生育政策,连续4年被评为“合肥市人口与计划生育先进区”。2005年,试验区被中宣部、中央文明办、国家人口计生委、全国妇联等十部委授予“2001—2005年度婚育新风进万家先进单位”。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办学条件显着改善,教育教学质量显着提高,教师综合素质明显提高。有大专院校4所、中学5所、小学9所、规模化幼儿园4所。幼儿、小学和初中入学率均达到100%。
社会保障事业积极推进。全区初步建立了劳动和社会保障三级网络,通过开发社区就业岗位、推荐用工等多种途径,较好地解决了征地转户居民就业问题,为试验区经济发展创造了稳定的社会环境。医疗卫生服务事业日趋完善,区内现有各类卫生机构29个,床位617张,平均每千人拥有床位6.14张,卫生技术人员835名,平均每千人拥有6.95人,基本上满足了人民群众基本的医疗服务需求。建立了中山医院等3所医院,大力发展以妇、幼、老为重点服务对象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形成了比较健全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社区文化生活蒸蒸日上。投资上亿元先后兴建了胜利广场、开放型生态公园、元一时代广场等一批高档次、高品味文化娱乐场所及各街、居的文化站室,积极组建和扩大社区文化队伍,引导群众开展多种多样的文化活动,初步形成了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新型社区文化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