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五原县县情
五原县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部,河套平原腹地,隶属于巴彦淖尔市。东与草原钢城包头相邻,西和煤都乌海相接,南隔黄河与鄂尔多斯市相望,北依阴山山脉。全县总面积2492平方公里,政区东西平均长62.5公里,南北平均宽40公里,辖7镇,总人口30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2.6万人,隆兴昌镇为县城所在地。
古郡五原有史2400多年,战国时属赵国九原郡西部地,汉武帝元朔二年设五原郡。近代史上,冯玉祥将军举行“五原誓师”,彪炳史册;傅作义将军发动“五原战役”,闻名遐迩。
五原县工业园区
区位优势突出,交通畅达快捷。五原县位于以京津为龙头的呼包银兰经济带上,国家在“十一五”期间将把这条经济带做为一级开发轴线。包兰铁路、110国道、京藏高速公路横贯东西,境内公路四通八达。东距包头市机场180公里,距呼和浩特市355公里,距北京市990多公里。西距巴彦淖尔市政府所在地临河区89公里,乌海市240公里,银川市机场460多公里。北距甘其毛道口岸197公里,是通过甘其毛道口岸进出蒙古国的必经之地。全县运力充足,价格低廉。相邻的乌拉特中旗、乌拉特后旗,是我国北方重要的有色金属和化工基地,五原县是其矿产外运的必经之路。距离五原县35公里的乌拉特中旗矿产资源富集,据地质报告统计,有矿种63种,其中大型矿藏13处,中型11处。已探明储量有煤91亿吨,有褐煤、石油、铅锌硫铁矿,锌金属量206万吨,铅19.6万吨,硫铁4700万吨,铁矿总储量6400万吨,品种繁多的非金属矿:菱镁矿储量600万吨,石墨储量300万吨,品位高、易开采。品种齐全的花岗岩,储量7.3亿立方米,远销国内外,质地坚硬,色泽温润的铬英玉,储量8.8万立方米,是石材中的佳品,特种非金属矿产水晶、冰洲石、碧玺、玛瑙等珍贵宝玉石。
自然条件独特,农畜产品富集。“黄河百害,唯富一套”,闻名遐迩的河套平原,是亚洲最大的一首制自流引水灌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五原县处于河套平原中心,黄河流经县境62.5公里,过境水量315亿立方米。土地总面积约377万亩,其中耕地200万亩,待开发荒地100万亩,林地、牧地面积30万亩,全部引黄河水自流灌溉,人均9.5亩水浇地。境内土地肥沃,土壤有机质含量为0.7—1.25%,大多属于壤土、沙壤土,上层深厚,耕地生产能力高。农业气候条件适宜,属中温带大陆性气候,特点是冬季寒冷而漫长,夏季干旱少雨,四季分明,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据1971年---2000年30年的气象资料显示,全年平均气温7℃、极端最低气温—34.5?C。全年日照总数3192.5小时,平均日照百分率为72%,4—9月 (作物生育期)日照时数1813.9小时,≥○℃积温3654.1℃,≥10℃积温3101.5℃。年均降水量169毫米、无霜期135天。
独特的自然条件造就了优质的农畜产品,五原县是全国著名的粮、油、糖及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是国家农业部确定的重要农产品生产基地,全国葵花生产、流通、集散第一县,国家“秸秆养羊”示范县。盛产葵花、小麦、玉米、油料、甜菜、番茄、瓜果、蔬菜、优质牧草、瓜菜籽等优质农产品,花葵籽粒饱满,油葵含油率高,小麦筋度高,甜瓜、西瓜味甜爽口。
农畜产品资源情况:
1、农业
主要农产品:小麦3.9亿斤,玉米5.1亿斤,向日葵3亿斤,番茄8.4亿,油葵0.8亿斤。甜菜1.6亿斤;瓜菜6亿斤;籽瓜籽1400万斤;枸杞、甘草等药材386.7万斤;优质牧草5亿斤。年产各种农作物秸秆及副产品达190万吨。
2、畜牧业
牲畜总头数321.2万头(只),其中羊300万只,猪20万头,牛1.2万头,(奶牛8700头)。
丰富的农畜产品资源,为农畜产品加工业提供可靠资源保证,潜力巨大,前景广阔。目前,全县已初步形成以葵花、小麦、番茄、乳肉皮毛绒等农畜产品为主的加工企业。鸿鼎农贸市场已成为全国大型瓜籽交易流通平台。瓜籽加工企业主要有真心、洽洽(太阳花)、蒙源、潘胖、玉林、金鹿油脂等公司,年加工瓜籽籽2亿斤;面粉加工企业主要有双福、益达、新原、塞鑫、三宝、恒福等企业,年加工小麦4亿斤;番茄加工企业主要有富源、中基、天义、达蒙菲等企业,年加工番茄30万吨,产番茄酱5万吨。畜产品加工企业主要有东源羊绒、富佳绒毛、瑞祥绒毛、隆兴昌镇肉联厂、益民肉联厂等企业。
基础设施完善,投资环境优越。电力充沛,价格低廉。全县有220KV变电站1座、110KV变电站2座、35KV变电站4座,目前尚有20万KVA主变容量无负荷,工业用电价格为0.46元/kwh,高载能用电价格0.36元/kwh。
供水充足,排水畅通。全县地表水资源量为10.86亿立方米,全部为区域各级渠道的引黄灌溉水量。地下水资源总量为3.59亿立方米,主要是灌溉入渗和降水入渗形成,地下水资源中开采量为2.12亿立方米。目前利用的仅为2650万立方米,仅占可开采量的12.5%。县境内有五排干、六排干、七排干、皂河排干、义通排干等五条干沟和十五条分干沟构成的排水系统。
劳动力资源丰富,成本低廉。全县城乡劳动力资源总数13.7万人,富余劳动力3.9万人,用工人员月平均工资1000元。
二、招商引资优惠政策
(一)对经营期在10年以上,固定资产投资额在500万元以上的项目,享受国家、内蒙古自治区、西部大开发等有关优惠政策,同时享受五原县招商引资企业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三免两减半”的优惠政策(即:企业从开始生产经营之日起,实现并上缴的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扣除税务经费后,前三年征收后全额奖励给企业,免征期满后两年内减半征收),鼓励、扶持企业发展壮大。
(二)凡来五原县投资的企业,土地由政府征用后,使用权有偿出让给企业,土地出让金视其投资规模按比例奖励企业,用于企业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政府配套工业园区基础设施,达到“五通一平”。
(三)涉企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属于五原县本级收取的,全部免收;属于国家和上级部门收取的,按最低标准执行。
(四)凡来五原县投资的企业办理相关手续,由政府有关部门协助,在3-5个工作日内办理完毕。
(五)根据投资者意愿和投资规模大小,还可采取“一事一议”、“一企一策”、“特事特办”等灵活措施,协商确定。
三、五原工业园区简介
根据巴党发[2008]14号《巴彦淖尔市委办公厅关于印发<巴彦淖尔市工业园区管理意见(试行)>的通知》,批准五原工业园区为市级工业园区,巴政办字[2009]59号《巴彦淖尔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内蒙古五原工业园区总体规划>的通知》批准实施五原工业园区总体规划。
五原工业园区位于县城南2公里处,2007年,聘请南京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甲级)编制了五原工业园区一期规划,面积7平方公里。园区北靠110国道、南距包兰铁路24公里、京藏高速公路22公里,跨入“呼包鄂金三角”两小时时空圈。园区内土地平整,水、电供给充足,基础条件良好,发展潜力巨大。
(一)发展现状
按照分步实施的原则,园区建设总投资8亿元,现累计完成投资7.5亿元,实施道路、通讯、电力、管网、绿化、亮化、供热、供汽、污水处理工程。园区基本实现“七通一平三化”,完成了“四横四纵”路网格局建设,园区总体框架基本形成,规模大幅扩张,品位全面提升,承载能力明显提升,为项目引进和企业发展搭建良好的创业平台。目前,入园企业56户,投产企业26户,固定资产投资75亿元。
(二)产业定位和发展思路
到“十二五”末,入驻园区企业超过150家,工业总产值达到180-210亿元,增加值达到60-70亿元,税收达到8-10亿元,就业规模达到30000-40000人。
要积极加快融入呼包鄂经济圈步伐,参与打造沿黄经济带。一是要扩规建园。瞄准产业定位,突出功能特点,五原工业园区要扩规到33平方公里,详规15平方公里,2012年上半年可完成规划成果报告,着力打造园区优质承载平台。二是要大力发展非资源性产业。要立足资源和区位优势,按照“北联南开”发展战略,向北承接蒙古国资源优势,积极引进关联产业。三是依托包兰铁路、京藏高速、巴彦淖尔机场、西甘铁路等重大交通干线,大力发展现代仓储物流业,积极融入呼包鄂经济圈,参与打造沿黄经济带。四是要继续发展农产品加工业。通过引进大的农畜产品龙头加工企业,提高产业化水平。五是着力积极申报自治区级工业园区,巴彦淖尔市政府已将五原工业园区晋升自治区级园区请示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复。
(三)主导产业发展情况
截止2013年,园区企业工业总产值达到58亿元,增加值达到11.5亿元,税收达到1.988亿元,就业规模达到3800人,园区已成为全县经济发展的发动机和加速器,招商引资的窗口和全市生物化工、生物能源、新能源、新材料、装备制造、农畜产品深加工和现代物流的重要承载园区。依托中世联10.5万吨蓖麻籽深加工、福润200万口生猪屠宰加工、渔蒙家、乌珠穆沁百万只肉羊分割、河套酒业5000吨清香型白酒、内蒙古嘉源生物科技公司4000吨果蔬糕及26吨番茄红素项目、金葵4万吨葵花饮料、东源100万条羊绒围巾、葵花炒货剥仁等项目,大力发展农畜产品加工业;依托梁山挂车3000辆专用车制造、鸿发3300台农业机械制造、天佑轮胎4万条轮胎翻新等项目,做大做强装备制造业;依托中旺科技1500吨多晶硅项目和上海爱家集团公司投资的内蒙古光轩新材料有限公司1万吨多晶硅项目,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依托中兴能源10万吨甜高粱茎秆燃料乙醇、嘉禾6万吨有机肥、幸福和庄30万吨复合肥等项目,全力推动生物能源、生物化工产业发展;以巴运物流为平台,依托包兰铁路、京藏高速、西甘铁路、黄河大桥、巴彦淖尔机场等重大交通干线,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打造商贸流通中心。尤其是要优先发展农畜产品加工业,通过引进大的农畜产品龙头加工企业,提高产业化水平,为呼包鄂经济圈提供农牧业产业后盾。把工业园区建成经济发展的带动区、工业发展的示范区、城镇发展的新型区,推进全县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