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国际物流园区于2010年10月正式成立,2013年12月划归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规划范围为芦医庙大街以东、万三公路(规划G107新线)以西、陇海铁路线以南、郑民高速公路以北围合区域,规划面积85平方公里,主导产业为汽车及装备制造业和现代物流业。近年来,园区积极抢抓河南自贸区、郑州经开综保区、中国(郑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三区叠加”发展的重大机遇,按照“四港联动、多式联运”的总体思路,全力建设高效衔接航空港、铁路港及沿海港口的现代综合物流公路港,着力打造以“国际物流、区域分拨、城市配送”为主要功能的产城融合智慧物流新城,与郑州航空港、国际陆港形成“铁、公、机”联动发展、优势互补的大物流产业链,成为引领带动河南大物流发展的“三驾马车”之一。
截至2016年底,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95亿元,年均增长47%;累计完成主营业务收入1580亿元,年均增长76%;累计引进项目141个,协议总投资1193亿元,建成投产项目49个,入区运营企业416家。园区成功获批筹建全国电子商务物流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先后被评为全省“十快”产业集聚区第一名、全省“百亿产业集群30强”第一名、省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单位、省级服务外包示范区、省级示范物流园区,被命名为省级“对外开放”示范产业集聚区,荣获全省“5A级最佳投资服务金星奖”、省级文明单位等称号;园区党委被评为“省级先进基层党组织”,工会被评为省级基层工会联合会规范化建设示范点。
近年来,按照“四港联动、多式联运”的总体思路,园区积极抢抓“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以及河南自贸区、郑州经开综保区、中国(郑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三区叠加的重大发展机遇,提高站位,主动对接,全力建设高效衔接航空港、铁路港及沿海港口的现代综合物流公路港,着力打造以“国际物流、区域分拨、城市配送”为主要功能、以总部经济为主要标志的产城融合的智慧物流新城,与郑州航空港、国际陆港形成“铁、公、机”联动发展、优势互补的大物流产业链,成为引领带动河南大物流发展的“三驾马车”之一。
2017年,园区党委、管委会全面贯彻落实十八届五中、六中全会及中央、省、市、区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围绕打造以总部经济为主要标志的“双千亿”产业基地和产城融合发展的现代智慧物流新城这一战略目标,大力推动“六个园区”建设,即着力打造产业高度集聚、经济快速发展的富强园区,信息互联共享、创新活力迸发的智慧园区,循环路网贯通、承载基础稳固的畅通园区,配套设施齐全、城市功能完善的宜居园区,生态环境优美、市容市貌整洁的美丽园区,成果惠及群众、社会安全稳定的和谐园区,全力推动新一轮升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