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我国珍珠养殖业发展至今存在的问题有哪些?
2018-12-25
摘要  纵观人类历史,不管是什么名族,什么样的文化,哪一种文明,珍珠始终都被作为宝物和富贵、华美的象征。无论在什么历史阶段,珍珠只有质量要求上的变化,而在宝石市场上的地位不会改变,同时随着人类的发展、科学的进步,珍珠的用途不断被拓展,不同档次的珍珠需求与日俱增。
  地纬招商网(www.zhongguozhaoshang.com)为大家总结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珠场老化,病害严重

  我国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发展珍珠养殖业,特别是海水珍珠养殖业,距今已经有50多年的时间。海水珍珠养殖业发展迅速,但人们盲目追求高产量,海区规划不合理,超容量、高密度养殖,由养殖珍珠贝的排泄物以及死亡的珍珠贝和为去除珍珠上的附着生物而进行净贝时倾倒入海的有机物等引起的养殖水域的有机污染越来越严重,使渔场老化,引起大量的珍珠贝病,造成母贝生长缓慢,养殖周期延长、死亡率高、珠质差。
珍珠养殖业
  二加工技术落后,品种单一

  当前许多珍珠加工企业的技术仍然沿用的是20世纪80年代的日本加工工艺,加工质量不高。使得珍珠白度欠佳,光泽受损且染色颜色不显眼,同时一些技术人员操作不规范,加工技术不过关,导致珍珠的整体质量不高,从而影响到珍珠的市场销售和名声。另外,我国的珍珠还存在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不高的缺点。同时,从我国当前海水珍珠养殖的种类来看,其一个重要的特点是,品种单一,珍珠颗粒小,质量不高。相对于那些市场上需求量大而价格高昂的大型优质珍珠,竞争力比较低。同时,我国对大型珠母贝的野生资源如大珠母贝、珠母贝、企鹅珍珠贝等研究较少,也造成我国海水珍珠在国际市场上竞争性不强。
珍珠养殖业
  三从业人员素质低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由于日本珠场“老化”,珍珠产量剧减,珍珠国际市场供不应求。于是国内珍珠养殖迅速发展,出现珍珠“养殖潮”。但是其中许多养殖场达不到应有的养殖标准。由于经济利益的驱使,导致养殖出现超容量、高密度养殖,不及时清贝和分笼、强迫开口、消毒不彻底等,违反养殖标准情况,导致母贝越养个体越小、病害越严重、死亡率越来越高、出珠率低和出废珠多的后果。
珍珠养殖业
  四珍珠行业缺乏管理,市场秩序较混乱

  我国对珍珠产业的管理较宽松,珍珠养殖业主要依靠市场调节,政府管理少,行业内部竞争基本上处于一种无序状态。因此,我国珍珠的产量提高的同时,也造成了严重的供求失衡。我国珍珠市场存在无序化,销售渠道混乱的现象。具体表现为珍珠收购人员大多为个体经营者,素质不高,且所拥有的企业或公司市场抗压能力弱,不能保证珍珠价格的稳定,使得资金大量外流。这些都影响了我国珍珠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珍珠养殖业
  我国珍珠养殖业还存在近亲繁殖严重的问题。当前我国许多珍珠养殖场,忽视了优质种苗的生产和优良品种的选育,片面追求贝苗的价格低廉,不注重质量。几十年来反复应用人工育苗养成的母贝作亲贝,造成近亲繁殖,种质退化、早熟和早衰。影响珍珠质量和价格,在国际市场上普遍缺乏竞争力。
  
  更多资讯内容请关注分析解读版块
分享到:
您可能感兴趣的项目
更多 >>最新招投资讯news
首页
城市
招商
项目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