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文化产业内容发展上有什么创新吗?
2018-03-26
摘要  “文化产业”一词最早由德国的法兰克福学派提出。1947年阿多诺和霍克海默在其出版的《启蒙辩证法》一书中明确提出了“文化产业”概念。他们认为,文化产业是指生产领域中广为人知的商品逻辑和工具理性,在消费领域同样引人注目。闲暇消遣、艺术作品与一般意义上的文化,为文化产业所过滤。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和文化传统的差异,目前世界各国在界定文化产业的内涵和外延时都有自身的特点和角度,而没有形成统一的共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文化产业定义为:通过开发利用文化内容和知识产权,生产有形或无形的艺术产品和创意产品(或服务)的新兴产业。
  地纬招商网(www.zhongguozhaoshang.com)为大家总结为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在文化产业内容上“简单拿来”,缺乏创新意识。目前,上海文化产业基本上采用“拿来主义”,仅借鉴一些西方过时的符号,落后的编码;内容似乎跟着感觉走,缺乏深刻思考,整体缺乏创新性、前瞻性、自主性。如2010年全国电影故事片产量为400多部,上海约占10%,但在原创故事片的产量方面却出现了颓势。
创新意识
  第二,在文化产业结构上,呈现去核心化趋势。上海文化产业内部结构不合理,正在向去核心化、边缘化发展。表二给出了上海文化产业核心层、外围层及相关层的构成。核心层主要包括新闻服务、出版发行和版权服务、广播电视电影服务以及文化艺术服务;外围层主要指网络文化服务、文化休闲娱乐服务等其他文化服务;相关层主要包括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生产与销售。不难发现,上海文化产业核心层的比重在逐年下降,而外围层的比重在上升,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上海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
文化产业
  第三,国外文化产品占据着上海文化消费市场。上海在文化产业发展中,更多地引进国外的文化产品,如好莱坞电影、百老汇歌剧、日本动漫、韩国电视剧、维也纳音乐会、俄罗斯芭蕾舞。上海虽然以外国的艺术精品丰富了本地文化舞台与市民文化生活,但是却缺少自己的文化精品。近年来,类似于《野斑马》、《时空之旅》等具有原创性的作品在上海出现得不多,更缺少推向世界的原创文化精品。
国外文化产品
  第四,对地区产业结构调整贡献率偏低,产业增速后劲不足。数据表明,上海文化产业在地区产业结构调整中的地位与西部欠发达地区的云南省大致相同。如表3所示,2003-2009年,上海文化产业占GDP的比重不足6.0%,比重增幅不足0.25%。2004-2007年,北京的文化创意产业在GDP中的比重超过了10%;2007年、2008年广东省文化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分别达到6.2%、6.8%。
产业增速
  尽管从历年上海文化产业总值来看形势比较乐观,但若从发展趋势来看,上海市文化产业发展令人担忧。如表2所示,上海文化产业增长率近年来保持稳定,2004-2009年文化产业年均增长率是13.23%。然而,2004-2007年,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年均增长17%。2001-2005年,湖南省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5.4%。2001-2005年云南省文化产业总产值年均增长23.52%。显然,上海文化产业增速显得后继乏力。
  
  更多资讯内容请关注分析解读版块
分享到:
您可能感兴趣的园区
更多 >>最新招投资讯news
首页
城市
招商
项目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