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4个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长18.8%,创两年来最好水平,但影响工业利润持续增长的制约因素依然较多。
2016-06-15前4个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长18.8%,创两年来最好水平,但影响工业利润持续增长的制约因素依然较多。
利润增幅居全国前列,原材料行业减亏增利拉动明显
今年以来,受前期产量较低、终端需求增加,以及钢材出口量增加等因素影响,国内钢材市场供需形势有所好转,钢材价格明显回升。3月末,国内钢材价格指数69.81点,同比下降7.45%,较上年末上升23.84%。受益于钢材价格攀升,马钢股份今年一季度业绩同比减亏,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亏损为3.48亿元,同比减少41.53%。
“随着重点工业品价格波动回升,我省传统行业利润有所回升,特别是煤炭、钢铁、石油加工等原材料行业减亏增利,推动工业利润增长作用明显。”省经信委经济运行局局长马翠兵说。
数据显示,1月至4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539.5亿元,增长18.8%,比一季度、前两个月分别提高0.7个、3.5个百分点,比全国高12.3个百分点,增速继续居全国第6、中部第1,创2014年3月以来最好水平,工业效益与增速实现同步提升。前4个月,全省煤炭行业同比减亏31.5亿元,影响利润增幅6.9个百分点;钢铁行业由亏转盈,同比增利11.5亿元,影响利润增幅2.5个百分点;石油加工行业由亏转盈,同比增利8.7亿元,影响利润增幅2个百分点,三个行业合计减亏增利51.7亿元,拉动利润增长11.4个百分点。
“目前,传统产业仍是我省工业发展的主导力量,也是新兴产业产生和发展的基础。传统行业利润对全省工业利润仍有举足轻重的影响。”省经信委主任牛弩韬说,将围绕中国制造2025“安徽篇”确定的重点产业和领域,大力实施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两大工程,形成互相支撑、彼此带动、共同发展的良好格局;同时坚决落实降低企业成本行动,打好组合拳,切实帮助企业降低成本,推动全省工业持续实现有速度、有质量、有效益地增长。
大中型企业盈利增强,近七成行业利润增长或减亏
SUV车型销售8.9万辆,同比增长45.96%;MPV车型销售1.9万辆,同比增长32.86%;轻卡销售5.4万辆,同比增长17.99%……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各车型销量全面提升,一季度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2.81%,归属母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长24.97%。
大中型企业利润恢复性增长,省属企业盈利能力增强,是全省工业利润增长的一个显著特点。数据显示,前4个月,全省大中型工业企业实现利润254.9亿元,增长29.1%,比全部规模以上工业高10.3个百分点,比中小型企业高19.3个百分点。省属企业集团下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由2015年亏损36.9亿元、上年同期亏损12亿元转为盈利9.7亿元,对全部工业利润增长的贡献率为25.5%,拉动全部利润增幅4.8个百分点。
“企业亏损面有所收窄;全省39个工业大类行业中,近七成行业利润增长或减亏。”省经信委经济运行局副局长张曙光介绍,截至4月末,全省规模企业数19022户,亏损面为10.6%,同比下降0.7个百分点,亏损企业累计亏损额比去年同期下降36.8%。前4个月,全省有16个行业利润总额超10亿元、11个超20亿元,其中,家电、电力和建材居前3位,分别为79.3亿元、54.3亿元和41.7亿元。“由于市场竞争压力大,产品价格降幅大,电子信息、汽车、专用与通用设备制造等以往利润贡献较大的行业则出现了下降。”“当前工业行业、区域、企业分化严重,‘冰火两重天’现象明显,这其中既有共性问题,也有个性问题,有的还是企业自身经营管理问题。”牛弩韬说,将重点引导各地结合实际,因业因企施策、对症下药,坚持错位发展、特色发展、协同发展,努力促进工业各行业发展形势不断好转。
利润持续增长基础不牢,降成本组合拳谋划出击
“当前,我省工业利润虽出现较大幅度上升,从利润增长的驱动因素看,增长基础不牢、企业困难较多、价格波动较大、民营经济利润下滑、优势产业疲态显现等都将制约我省工业利润继续保持大幅增长。”张曙光分析,前4个月,全省利润增长主要依靠煤炭、钢铁、石油加工行业减亏增利影响,剔除这三个行业,我省工业利润增幅为7.4%。若市场需求不出现大的变化,工业利润或将难以保持当前增速。随着主要工业品价格回落明显、石油价格上涨,我省钢铁、石化加工还可能转亏,有色行业亏损加重。
“民营企业对全省工业利润的贡献度超过六成,作为全省工业经济的盈利主力,民营企业利润增幅持续回落,应引起重视。”省统计局有关负责人说,前4个月,民营工业企业实现利润428.6亿元,增长14.7%,比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低4.1个百分点,比一季度低0.5个百分点,前4个月呈现逐月走低态势。“盈利水平持续走低,就会影响民企发展信心和投资意愿。”
近日走访了合肥、蚌埠、芜湖等地的工业企业,企业负责人总体反映,经济下行压力下,企业感到成本负担有所加重,部分企业经营困难仍然较多。一季度,全省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成本同比增长5.3%,比1月至2月高3.4个百分点。前4个月,全省规上工业企业产成品库存和应收账款两项资金占用5211亿元,增长8.6%,占流动资金比重达38%;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持续49个月同比下降。日益攀升的成本与不断走低的工业品出厂价格,削弱了企业的盈利能力。5月16日,省委、省政府印发《安徽省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方案》提出,围绕提效益,推进降成本。落细落实降成本举措,打好组合拳,到2018年,企业综合成本比2015年下降5%至8%。“目前,我省正在完善‘降成本’实施方案,大刀阔斧地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可以预见,随着政策组合拳实施到位,企业负担将进一步减轻,竞争力将进一步增强,企业提效益的基础将进一步夯实。”张曙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