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1月23日从安徽省合作办获悉,2016年,全省利用省外资金继续保持平稳增长,全年亿元以上在建省外投资项目5454个,实际到位资金9903.3亿元,增长10.4%。2016年,全省利用省外资金实际到位资金逼近万亿元大关,其中合肥、芜湖到位资金超过千亿元,宣城、蚌埠、滁州、马鞍山、安庆、宿州到位资金超过500亿元;亳州、阜阳、淮南、六安增速超过15%。今年新建亿元以上项目2592个,同比增长26.1%;新建10亿元以上省外投资项目180个,同比增长47.5%。12月当月新建20亿元以上项目3个。
去年,我省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2016年,全省亿元以上利用省外资金在建项目三次产业实际到位资金分别为444.2亿元、6059.7亿元、3399.4亿元,占比分别为:4.5、61.2、34.3,其中一产比重较去年同期上升0.9个百分点,主要是现代农业项目有所增加;二产到资比重同比上升1.1个百分点,其中,水电气的生产和供应业同比提升2.9个百分点;制造业中家电及电子信息比重提升0.9个百分点;三产服务业中文化娱乐和科技信息类服务业比重分别提升0.9和0.5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1942个,实际到位资金3614.4亿元,同比增长30.3%,占全省比重31.5%。
分区域来看,全年皖江示范区在建亿元以上项目3643个,实际到位资金6405亿元,同比增长8.7%,占全省比重64.7%。皖西大别山革命老区增速大幅攀升,在建亿元以上项目308个,实际到位资金531.5亿元,同比增长31.6%。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增幅超过全省,在建亿元以上项目2387个,实际到位资金3972.8亿元,同比增长10.7%。皖西地区两市两县在建项目670个,实际到位资金1115.5亿元,同比增长16.7%。四大国家战略区域发展更趋协调。
从资金来源地来看,利用省外资金显现多极化趋势。全年来皖投资资金排名前十的省份分别为江苏、浙江、北京、广东、上海、福建、山东、河北、湖北、河南,到位资金占比89%,十省市以外其他省份比重由原来的9.4%提升到11%。
同时,徽商回归项目稳中有进。1-12月全省5000万元以上在建徽商回归项目310个,投资总额1142.8亿元;实际到位资金215.0亿元,同比增长18.7%;新增项目105个,到位资金84.3亿元,占到位资金的39.2%;1-12月在建10亿元以上项目26个,到位资金51.9亿元、占比25%。1-12月在建徽商回归项目到位资金超10亿的市有:六安市72.5亿元、芜湖市50.6亿元、阜阳市21.5亿元、蚌埠市14.1亿元,四市到位资金合计168.3亿元、占比78.3%。在建徽商回归项目到位资金超10亿元项目来自沪苏粤京浙5省市徽商企业,上海市46.6亿元、江苏省45.8亿元、广东省37.0亿元、北京市28.8亿元、浙江省24.5亿元;五省市到位资金合计182.7亿元,占比85%。
记者还从省合作办了解到,全年省级层面跟踪调度重大招商引资项目进展顺利,内资75个项目,年度完成投资548.5亿元,完成全年计划任务141.3%,累计完成投资937.7亿元。全年计划新开工项目15个,实际新开工项目16个,总投资303亿元,计划投资44亿元,实际完成投资82.8亿元,占当年计划1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