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5位市民被授予“见义勇为勇士”荣誉称号
2017-01-18
摘要 85后老师抓歹徒受重伤 治疗期间心脏停跳四次不满28岁的董波看上去稚气未除,但他与歹徒搏斗的故事却早已在磨子桥小学晋阳分

1

85后老师抓歹徒受重伤 治疗期间心脏停跳四次

不满28岁的董波看上去稚气未除,但他与歹徒搏斗的故事却早已在磨子桥小学晋阳分校传遍。就是这个有些腼腆的大男孩,在听到有人大喊“抓小偷”后挺身而出,在小偷掏出折叠刀后仍然勇敢上前与其周旋,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保护了围观的学生和群众。

2013年6月5日下午5点20分,正值放学时间,体育老师董波也正准备回家。突然,他听到门口有人大喊“抓小偷”,第一时间冲出校门的董波看到同事冯飞正在夺下小偷手上的作案螺丝刀,他急忙上前与冯飞一起将歹徒牢牢控制住。

这时围观的人群越来越多,有人报了警,大家都等着警察前来处理,原本松了一口气的董波却没料到事态会急转直下。眼看警察就要赶来,急于逃脱的小偷奋力挣脱董波和冯飞的控制,掏出了一把长20厘米的折叠刀向周围群众拼命挥砍企图逃跑。此时的小偷慌不择路、挥刀乱砍,马上就要对周围群众和学生造成人身伤害。董波连想的时间都没有,不顾自身安危地冲上去,用自己的身体挡住小偷的去路并试图再次控制小偷。不料小偷穷凶极恶,挥刀向董波猛刺,董波胸部被刺中,身受重伤,血流不止仍然继续与其搏斗,直到昏迷过去倒在了血泊中。而小偷则乘机脱身,冲向路边的三轮车并胁迫司机仓皇逃窜。

在向记者讲述发生在两年前的这一幕时,董波努力地回想着细节。“真的记不太清楚了,我当时在医院整整昏迷了一个月,到鬼门关走了一遭,醒来时什么都不记得了,后来才慢慢回想起来一些。”董波告诉记者,由于大脑缺氧损伤导致记忆障碍,直到现在他对过去的很多事都想不起来。

董波的哥哥董浩回忆起当时弟弟的伤情有些哽咽,“治疗期间弟弟心脏停跳四次,几度病危,我和父母天天守着他,觉都不敢睡。好在天佑好人,弟弟终于好起来了。”

去年9月,董波重返学校,由于受伤后尚未痊愈,学校安排他暂时在图书馆做点轻松的工作。重新回到同事和学生们身边,董波觉得很幸福,有人问他,你觉得自己为了抓歹徒差点命都送了,到底值不值?董波只说了句:“我不去,其他人也会去,也会受伤。我当时真的没想那么多。”记者姚晓熙摄影刘阳

2

“准爸爸”勇护事主 仗义追凶受伤倒地

2013年12月4日晚上,周聘德遭遇了人生中一场艰难的抉择,刚喝完茶准备回家的他听到身后传来“有人抢包”的呼救。再往前走200米,就是他居住的小区,怀孕7个月的妻子正在等着他回家;后退20米,是正在抢包的歹徒和一对不知所措的受害夫妻。

44岁的周聘德选择了面对歹徒,在随后与歹徒的一场搏斗中,他身中5刀。“如果我当时撤了,老白(被抢劫夫妻中的丈夫)多半会被他们围攻,搞不好命都丢了。我好歹是练过的,皮实得多!”周聘德对记者作势比划了两下,他说自己曾经开过武馆,还算有两下子。

事发当日晚十点多,老白夫妻在簇锦辖区顺和街顺和苑门口正准备驾车离开,车后门突然被人拉开,并快速抢走了车上的包。周聘德在听到呼救后立马赶到现场,问明情况后他立刻说:“我帮你们一起追。”老白妻子下车后在原地拨打报警电话,周聘德则与老白一起开车追逐歹徒。一直追到羊犀立交桥外侧辅道时,老白的车熄了火。歹徒见他们只有两个人,于是掉转车头,从车上下来了四五个人,个个手中提着尖刀,向二人砍来。周聘德见老白手无寸铁,顺手操起路边的一条木棍,上前与持刀歹徒周旋以保护老白。由于寡不敌众,周聘德被歹徒砍中5刀,受伤倒地,歹徒随即驾车逃离。

周聘德随后被送到医院救治,腹部的一刀导致小肠穿孔,下巴和脖子上一条长20厘米的伤口缝了几十针,这条伤口的深度距离他的颈动脉只有不到一厘米,再深一点就可能致命。

周聘德的妻子沈瑶是最后一个知道实情的人。“我当时大着肚子,一直在家等他回来,一直等到凌晨两点多。我拨通他的电话,接电话的却是他的朋友,跟我说他喝多了,接不了电话。”沈瑶当时还很狐疑,但她无论如何也想不到此时丈夫正身受重伤躺在医院,还不忘让朋友瞒着她,怕她担心。

说起自己这次见义勇为的经历,周聘德特别云淡风轻:“我仗着自己长得壮,又懂点拳脚功夫,真还没怎么怕,不过他们四五个人拿刀围攻我还是不免吃亏。如果都不拿刀,说不清是谁摆平谁呢。”他还告诉记者,从那以后他和老白成了哥们,“虽然挨了几刀,但也多了个朋友,值了。”记者姚晓熙摄影刘阳

3

守车员的危险经历 夜遇偷车贼被刺13刀

50岁的赵锡军是一名自行车棚守车员,10多年来,他在这个普通岗位上尽职尽责,他原本觉得,虽然这份工作不算轻松,但也谈不上危险。然而,却不料他在这个岗位上工作满10年的这一年,遭遇了平生第一次危险。2013年的一个夜里,赵锡军在抓一个偷车贼时,竟被穷凶极恶的偷车贼刺了10余刀。

2013年10月5日晚,赵锡军一宿没睡,因为在这天凌晨,车棚里有两辆电瓶车被盗了,让他有些气不过。6日凌晨5点30分,正在值班室看监控画面的赵锡军听见车棚门有响动的声音,他走出值班室,看到一个黑影钻进了车棚。赵锡军来不及多想就冲进车棚,在里面巡视了两圈也没看到人。赵锡军退出来在门外躲起来,两分钟后,一名年轻的男子冲出车棚,意图逃走。赵锡军大声喊道“站住”,盗贼转过身恶狠狠地瞪着赵锡军,说着威胁的话,并从身上抽出一把长约20厘米的猎刀,向赵锡军颈部刺去,刀子划向赵锡军的左脸,一块肉立即耷了下来,挂在脸上,血流不止。受伤的赵锡军死死扯住贼娃的衣服,贼娃又连续几刀刺来。赵锡军始终不放手,两人在扭打中前行了20多米,后在闻讯赶来的小区住户的帮助下,将贼娃擒住并移送警方。

此时的赵锡军瘫软在地上,全身13处被刺伤,肾脏和动脉血管破损,大量失血,伤势严重,被送往医院抢救。

昨日,记者在采访赵锡军时,看到他左脸上有一道明显的疤,颈部的疤更大。他说,由于有一刀伤到了肾,现在蹲下来都会感到痛,重活也干不了了。但是,曾经遭遇到的危险并没有让他放弃这份工作,现在继续当着他的守车员。

“当时我都以为他活不了了。”想起那次事故,赵大叔的妻子刘学英多次落泪。刘学英说,和老赵在一起,虽然日子过得不算宽裕,但是感到踏实安稳,“就是性子太犟了,不懂变通才会受伤,伤一次身体好吃亏嘛。”刘学英瞥了一眼赵锡军,赵锡军笑笑说,平时里他就最看不惯这些偷车贼了。

赵锡军在这个小区守车10多年来,小区里停车的业主他都认识,有陌生面孔出现,他就会特别留意,将对方的面孔记下来。通过他的经验,哪些是车主,哪些是想偷车的人,他一眼就能看出来,对那些图谋不轨的人,他绝不放过。赵锡军说,既然干上了守车这个工作,就要对车主负责。记者黄燕摄影刘阳

4

综治巡逻员的人生格言:遇事不怕事怕事不惹事

魏留兵,是锦江区双桂路派出所的一名治保巡逻队员。作为一名巡逻员,他行走在保卫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第一线已经19年了,19年里,遇到危险在所难免,在接到任务去配合抓捕犯罪嫌疑人时,也会让他胆战心惊,但他每一次总能勇敢上前。他说,不管是作为普通群众还是治保巡逻队员,他都要求自己要“遇事不怕事,怕事不惹事”。

2013年11月3日14时36分,一群众报案称赛摩被盗。双桂路派出所根据报案人提供的相关线索迅速组织人员进行追查。当日16时40分,治保巡逻队员魏留兵与队友巡逻至双桂路静居村3组时,发现有3个人推着一辆疑似被盗摩托车,遂上前盘查。由于嫌疑人无法出示身份证件,车辆也无相关手续,魏留兵准备将嫌疑人和摩托车挡获至派出所继续审查。有两名嫌疑人见势不妙当即溜掉,另外一名被挡的嫌疑人随身摸出携带的长约六七十厘米的猎刀,向两名治保巡逻队员猛刺。

面对歹徒的砍刀,魏留兵与队友毫不畏惧,同犯罪嫌疑人进行殊死搏斗。其间魏留兵身中三刀,但他没有退缩,忍住剧痛,带伤追出嫌疑人200余米后,协助同行的治保队员一道将嫌疑人制服,犯罪嫌疑人被增援的民警带走。

在抓获犯罪嫌疑人过程中,魏留兵因身负重伤,被紧急送往医院抢救,经诊断为左肝裂伤,腹膜贯穿伤,左大臂贯通伤。

无论身处什么岗位,真正勇敢的人在危险面前都不会选择退缩。魏留兵腰部留下的那两条长长的疤痕足以证明他的勇敢。

魏留兵不顾个人安危,勇斗偷车歹徒并不是一时冲动,他告诉记者,这方面受他大哥的影响很大。“20多年前,大哥在沼气池中救人,救活了别人却让他自己丢了性命。”魏留兵说,这件事在给他带来巨大伤痛的同时,也给他带来了莫大的勇气。

当记者问起魏留兵的身体恢复情况时,他告诉记者,现在身体基本上恢复了,只是下雨天伤口会隐隐作痛。当记者问起他是否后悔时,他说,有良知的公民都会冲上去,何况他是一名治保巡逻队员。记者黄燕摄影刘阳

5

公交车司机变“拖把大叔” 勇追500米制服歹徒

面对冷血暴徒挥舞着的尖刀,一个普通的公交车司机抓起备用安全锤,大喊一声:“你要干什么?”当歹徒下车继续伤害沿途路人,这位勇敢的司机又下车紧追歹徒,手持拖把一路制止歹徒伤人,最终与赶来的民警一起将歹徒制服。他就是42路公交车司机王官忠,被大家亲切地称作“拖把大叔”。

2013年8月25日晚上9点多,王官忠驾驶着当天的最后一班42路公交车上路了。当车行驶至一环路北四段公交站,正常上下完乘客,起步开出不足50米,他突然听到车厢后部有人尖叫。王官忠第一反应是看反光镜,镜子里他看到一名男子正挥舞着尖刀向周围的乘客刺去,乘客纷纷涌向车厢前部,一团混乱。

王官忠立刻停车并打开车门,指挥乘客疏散撤离。持刀歹徒也冲到了驾驶位,尖刀向王官忠胸口刺去。王官忠随手操起驾驶座下的备用安全锤,大吼一声:“你要干什么?”歹徒一时被王官忠气势吓倒,冲下车朝马鞍街方向逃窜。没来得及想太多,王官忠手持安全锤继续追赶歹徒。他一边追,一边喊:“大家快躲开,砍人了!快打电话报警救人!”在王官忠的提醒下,很多路人躲到商铺中,避免了更多人受到歹徒伤害。

追赶途中,王官忠看到路边倒在地上的拖把,他顺手抓起来当作武器,试图制止歹徒伤人。在他的带领下,路边的群众也加入了追赶歹徒的队伍。在距离公交车500米的地方,歹徒终于被赶到的民警击倒在地,并随即被擒获。王官忠见歹徒已被控制,立刻返回公交车,帮助救护人员救助伤者。

开了14年公交车的王官忠如今仍在开42路车,曾经的惊心动魄似乎都已烟消云散,虽然偶尔会有乘客认出他,夸奖他,甚至叫上一声“拖把大叔”,但王官忠总是报以一笑,“生活总会回归平凡,我也不是什么英雄。”但王官忠很庆幸自己当时没有胆怯,“如果我不去追,他或许还会伤到更多人。说实话,在车上我与他搏斗是出于职业道德和责任感,我是一个司机,就必须保护乘客安全。后来他跑下车我还继续追赶,真的就是凭自己的良知了。”

记者姚晓熙摄影刘阳

记者手记

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勇士”

我们常犯一个低级错误,就是把那些见义勇为的人想得很高大全,似乎与庸常的你我遥不可及。但当你真正与这些“英雄”接触过后,你会发现,他们并没有那么多与众不同的特质,不过就是善良正直的普通老百姓,很接地气的。

几位受访者都曾对我表示,他们当时之所以做出见义勇为的行为,更多的是“条件反射”,或者“没时间想”,而事后想起来,多半都还会有点后怕。所以,我们大可不必把见义勇为者想象得太过勇猛无敌、举世无匹,他们也有普通人的惧怕和脆弱。

那么,“勇士”是如何炼成的呢?好几位见义勇为者都对我提到责任感和良心,这两样东西并不是什么稀罕品。不过,这正说明了“勇士”们的勇气,来源于日常的工作和生活,是从最基本的责任感和良心中延伸而来,在某一个特定的瞬间产生了高于生活的价值。就像董波的勇气来自他的善良,周聘德的勇气来自他的义气,赵锡军的勇气来自他的坚持,魏留兵的勇气来自他的良知,王官忠的勇气来自他对岗位的热爱。他们都是普普通通的凡人,勤恳地工作,热切地生活,就像我们的亲朋好友、同事邻居,就在我们每个人的身边。

这个时代更需要的是有良知的凡人,而不是坚不可摧的英雄,只有把英雄还原成凡人,无数的普通人才有成为“勇士”的机会。而平凡如你我,才会顿悟,原来我们每个人都可以见义勇为,那不是英雄的“特权”。记者姚晓熙

分享到:
您可能感兴趣的项目
更多 >>最新招投资讯news
首页
城市
招商
项目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