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互联网金融平台的核心竞争力是创新和信誉度
2017-01-18
摘要 专访中国企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中金普惠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吕世杰本报记者 齐庆华报道《中国产经新闻》:十八届三中全会

专访中国企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中金普惠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吕世杰

本报记者 齐庆华报道

《中国产经新闻》:十八届三中全会把“普惠金融”第一次正式地写入党的决议,事实上,目前业界对于普惠金融概念的诠释并不相同,侧重点也不尽相同,您对普惠金融的定义是什么?谈到普惠金融,绕不开的一个话题就是P2P,近些年,P2P因为具备显著的普惠性也受到投融资者的青睐,发展得非常迅速。不过,最近市场上有关P2P“普而不惠”的质疑很多,依据是国内多数P2P和小额贷款月利率达到2%,您觉得P2P应该如何做到“普”而又“惠”?

吕世杰:简单地说,我认为,普惠金融就是能够为普通民众提供金融服务的一种金融体系。它的特点有几个方面的表现:一、普世化;二、小额化;三、便捷化;四、信息化;五、可信化。它既是传统金融的有效补充,也是传统金融的一大发展,它不仅突破了传统金融的金融体系,更能让人数最多的最底层的民众群体能够实实在在地获得金融服务。

在我国,普惠金融仍然处于萌芽阶段,基础薄弱,宣传力度不够,基层民众了解不够,无论从政策层面还是从实际操作规范层面,都存在空白,是出于摸索阶段。政策制定的滞后和投机行为的存在,尤其是监管和风控的薄弱,造成跑路者出现,为投资人造成损失。

另一个突出问题是融资成本高,失去了普惠的作用。主要原因在于民间融资行为从地下钱庄走上了台面,资金来源复杂,成本高,风控能力弱。利息远高于银行和国字头的金融机构,造成民间资金趋之若鹜。而基层普通民众(如农民)几乎不可能从银行机构拿到钱,当急需用钱时,可能只能付出高成本求助于“普惠金融”的提供者。

普惠金融的真正普及,必须要高大上的各类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参与,加快建立我国的信用体系,将传统的融资模式向信誉模式转变。另外,国家加快对低收入阶层出台普惠金融政策,将民间自发的普惠金融理念上升到国家层面,降低普惠金融的门槛。

《中国产经新闻》:虽然P2P近些年呈现爆发式的发展,但是P2P平台跑路、倒闭等问题也让市场对其发展可持续性存疑,您觉得以P2P为首的互联网金融平台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应该如何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吕世杰:去年被业界认为是互联网金融元年,今年是普惠金融元年。由于一哄而上的跟风态势,很多尚未搞懂什么是互联网金融的人开始打着互联网金融的口号开始了业务,据了解,目前存在的互联网金融大部分都是伪互联网金融,他们根本就不是P2P,而是打着P2P的旗帜吸收公众资金做小额贷公司的业务,绝大部分业务是通过线下成交的,并非是真正通过点对点(P2P)的模式完成的。这种方式存在的隐患之大可见一斑。我认为互联网金融平台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创新,而不是挂羊头卖狗肉。互联网金融企业的另一个核心竞争力是信誉度,拥有一个良好美誉度是互联网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最大保障。所谓的创新,有几个方面的现实意义:就是真正实现P2P的理念,在融资形式上突破传统模式;将非物质的技术、文化、创意等纳入到可融范围内,形成思想、理念就是钱的观点。

《中国产经新闻》:互联网金融的不断开发,对传统金融造成了冲击,但传统金融并不示弱,目前传统金融业纷纷涉足互联网金融,您觉得传统金融业的涉足对草根的P2P等互联网金融企业将带来怎样的影响?互联网金融和传统金融业应该是怎样的关系?

吕世杰:目前,中国金融体系具有高度垄断性,几乎不存在竞争,对实体经济服务效率低,“嫌贫爱富”、“劫贫济富”现象仍然十分严重,金融服务没有跟上经济发展的步。而改变这一现状最重要的力量来自于互联网,来自草根的P2P互联网金融企业向传统金融企业发起了挑战,并迅速影响了金融格局,虽然不是很大,但足以让传统金融为之一惊。传统金融依靠得天独厚的优势,也迈开了进军互联网金融的步伐,各大银行纷纷开始布局。毋容置疑,我认为互联网金融的主力军将仍然会被传统金融的主宰者领军,民间的互联网金融虽然目前独领风骚,由于融资优势无法与传统金融企业匹敌,将会逐渐失去优势。但是,作为主流金融的有效补充,民间的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反应能力是传统金融也无法企及的。

同时,可以看到,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并不矛盾。传统金融青睐高大上和白富美,互联网金融企业面对的是被传统金融企业抛弃的那部分人群和企业,同时注重平等、互动、合作、分享、投融资便捷和高效。因此两者可以互存共生。

《中国产经新闻》: 风控和监管是包括P2P在内的互联网金融企业老生常谈的一个问题,业内讨论的最多,您怎么看互联网金融企业风控和监管的问题?

吕世杰: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对于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等全方位的风险管理的方式和手段都提出了新的挑战。其发展不仅需要技术支撑,另一方面需要通过行业自律加强内部规范,再一方面需要通过适度的监管加强外部监督。互联网金融的生命力在于技术、大数据、信用、风控和科学的管理,将这几个方面有机科学地结合起来,就可以科学地防范风险。互联网企业应严格遵纪守法,不能逾越红线,严格按照即将出台的监管办法经营。

分享到:
您可能感兴趣的园区
更多 >>最新招投资讯news
首页
城市
招商
项目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