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5-17
今年两会,中马钦州产业园区是钦州“开放创新”战略的“宠儿”,是代表委员热议的焦点。看两会,话发展,看中马钦州产业园区,看到了美好未来。
千年异域奇缘,一衣带水情深。“十二五”期间,钦州市和马来西亚关丹市在“两国双园”基础上再结缘,共建“姊妹城市”。扎实奋进风雨不改,发展的脚步急促而稳健。“十二五”期间,中马钦州产业园区启动区基础设施和配套体系基本形成,开创“两国双园”国际合作新模式,开放平台取得新突破。“中马钦州产业园区对项目入园、项目发展、产业集聚等都有详细规划和推进,未来,该园区的发展肯定很快。”市人大代表张建国一脸自信,笑容可掬地介绍道,在新常态下,建议园区重点完善基础设施,创新招商引资方式方法,争取产业提量提质。“中马钦州产业园区是钦州开放的窗口,是对接东盟的国家平台,浦北县人民看到了这个平台的优势,争先恐后发展特色产业,把丝绸、编织、香蕉酒、橄榄等特产做大产量,提升质量,并通过中马钦州产业园区的平台走进东盟市场,畅销全球,让群众增产又增收。”市人大代表、浦北县县长韦业葵侃侃而谈,言语中尽显自豪。
雄关漫道从头越,扬帆奋桨战激流。在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道路上,市委、市政府要求坚定不移用开放激发活力,要按照“三大定位”赋予我市对外开放的新使命,充分利用国家级平台政策资源,主动融入“一带一路”、东盟国际大通道和西南中南新的战略支点建设,全方位拓展以东盟为重点的对外开放,全力推进中马钦州产业园区、广西钦州保税港区、钦州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国家级开放平台建设,构建更有活力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加快形成面向国内国际的开放合作新格局。
“就我们现在钦州的发展情况来说,推进园(区)‘一体化’管理非常有必要,非常有紧迫性。”市政协委员阮成武建言中马钦州产业园区的建设时提出,继续推进园(区)发展理念、规划布局、基础设施建设、管理机制、财税利益、权责利、人才管理“一体化”,充分发挥国家级平台的独特优势,促进市和园(区)共同发展。
发展理念、基础设施、体制机制、资源优势等一个个关键词在代表委员的建议意见中出现,是对中马钦州产业园区发展的关切。两会上,市委、市政府要求进一步完善“两国双园”架构,推进基础设施、产业引进和体制创新。
胸怀全球,对接东盟,合作共赢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乘着“一带一路”的东风,带着钦州人民的希望和共同发展的神圣使命,今年起,钦州将和马来西亚关丹市每年轮流举办“两市双日”活动,通过系列经贸、文化、体育等系列活动交流促进双方务实合作,共同唱响唱好两市发展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