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5-17
有着“西南煤海”之称的盘县,十二五期间,按下“快捷键”,跑出“加速度”,交出了一份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新答卷”。
有这么一组数据的对比:
2015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达498亿元,是2010年的2.37倍,年均增速16.95%,增速高于全国、西部、全省、全市平均水平;人均生产总值达47656元,是2010年的2.36倍;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达47.5亿元,是2010年的2.78倍,年均增长22.69%;2013年在全省率先进入全国百强县,排名87位,2014年、2015年排名分别为第85位、83位,连续三年进位。
活力盘县
产业转型 生机盎然
“盘县的发展态势越来越好、发展环境越来越优,我们在这里建厂,很有信心。”富士康、红星美凯龙等一批国际国内知名企业相继来盘县投资,共引进项目548个,累计到位资金1370.68亿元,盘县成为客商投资兴业的沃土,呈现出一派蓬勃活力和盎然生机。
作为长期以来“吃煤饭、念煤经”的资源型城市,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盘县不断更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让三次产业融合发展同步推进。5年来,三次产业比例从6.3:72.9:20.8调整为7.4:65.9:26.7,逐步走出“一煤独大”的窘境,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依托煤、超越煤、不唯煤”的全新理念在“西南煤海”生根发芽——
注重循环发展,以循环经济理念推进产业转型升级。黔桂煤电化一体化循环经济项目通过煤炭洗选、发电、煤焦化工产品精深加工及废水、废气、废渣、余热回收等循环作业,建成年产200万吨焦化、5万吨苯加氢、12万吨煤制LNG等多个产业链,将煤矸石、粉煤灰等“工业垃圾”悉数“吃干榨尽”,变废为宝。盘北煤矸石电厂、土城矿瓦斯发电、三合脱硫石膏水泥、粉煤灰制陶粒等项目的建成,延长了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追求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逐渐成为六盘水工业转型升级的范本。紫森源煤矸石提取铝硅铁钛镁等有价元素中试成功,为贵州乃至全国煤矸石综合利用提供产业化技术保障和示范效应,盘县循环经济发展走在了全市、全省前列,2015年红果经济开发区被评为国家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
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现代装备制造业,电子信息技术、生物制造、特色食品加工等新兴产业。富士康盘县精密电子产业园、LED产业园、天刺力食品加工、三特药业等项目建成投产,新型产业初具规模。旅游、金融、电子商务、现代服务业等加快发展,三产增加值占比提高5.9个百分点。大力开展工业“百千万”工程,实施中小企业、微型企业、“三来”企业成长工程,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到54%,形成大企业“顶天立地”、中小企业“铺天盖地”的发展格局。开发区(产业园区)成为产业发展之城、创业创新之城,累计完成投资594亿元,入园企业达432个,盘县正聚集更多要素,积蓄更高能量,激发更大活力。
绿色盘县
发展生态 齐飞共舞
“盘县太美了,让人惊诧、震撼、迷醉、惊喜,就是中国西南的人间天堂。”这是国内外媒体记者的感受;“这里很壮观、很美丽,这里充满速度与激情。”这是来自世界各地的运动员和游客的感悟。
昔日傻大黑粗的盘县变了,荒山变绿地,荒坡披绿毯,荒沟贴绿条,2015年森林覆盖率达50.46%,比2010年提高11.43个百分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全县上下坚持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加快封山育林、退耕还林、植树造林步伐,治理石漠化和水土流失,全县林地面积达299.1万亩,森林面积达305.8万亩,较“十一五”期间增加43.8万亩。注重生态环境保护,严格环境执法,“十二五”期间矿山生态修复治理率提高到51%,工业废弃物、废水排放达标率达91%,单位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下降22.33%。
围绕“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的理念发展生态产业,按照“山顶绿化戴帽子”“山腰产业系带子”,“山脚园区穿裙子”的要求,投资41.3亿元规划建设农业园区30个(省级9个、市级6个),大力发展茶叶、猕猴桃、核桃等农业产业化“3155”工程79.75万亩,大力实施绿化贵州建设3年行动计划,全面完成宜林荒山、半石山、石山的绿化,用资源变股权,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致富农村,改变面貌,实现了生态、经济、社会、旅游价值最大化。
更令外界瞩目的是旅游。
作为一座资源型城市,盘县的旅游产业从零起步,无中生有,成为近年来最为吸引眼球的“绿色经济”。围绕打造大健康旅游目的地,盘县大力发展旅游产业,投入19.6亿元打造了妥乐古银杏区、贵州花世界、普古娘娘山湿地公园、滑石哒啦仙谷、乌蒙大草原等一系列生态景区,投入2.6亿元发展低空飞行旅游,使盘县成为西南地区旅游线路上的重要节点。连续举办滑翔伞邀请赛、T3峡谷越野车王争霸赛、山地自行车赛、山地户外音乐节等活动,依托各种生态体育赛事,打造了面向世界的“世界古银杏之乡·金彩盘县”旅游品牌。
按照公园县的标准,盘县还力争将每一条路、每一条河、每一座山打造成生态景观,目前,盘县已先后荣获“全国首批创建生态文明典范城市”、“最美中国·生态旅游特色魅力目的地城市”、“美丽中国示范县”等称号。
美丽盘县
城乡一体 多姿多彩
“这里青山绿水,乡村美丽,是人们向往的世外桃源。”走进哒啦仙谷,田园、山水、花海、乡村,眼前展现的是一幅美丽的画卷。
“盘县的乡村像城镇,城镇像城市,城市像都市。”这是游客到盘县后的感受。
“十二五”以来,盘县按照建好贵州最靓丽西大门和建成宜居、宜业、宜商、宜游、生态文明的贵州西部大城市定位,按100万人口对城市进行科学规划,坚持新老城区一体化,统筹城乡,主城区、小城镇、新农村同步推进,加快推进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建设。
做强城市,打造靓丽名片。加快推进城市建设,按照“一心双城四湖一湿地”总图和“绿、亮、净、美、畅”“五大工程”,实施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项目102个,城区道路“白改黑”、强弱电入地、城市综合体建设、主街道立面改造、东湖公园、胜境广场、体育馆的建成使用,形成了33平方公里中心城区框架,中心城区由2011年11平方公里拓展到19.6平方公里,人口从不足10万人增加到20余万人,城镇化率由34.2%提高到45%,“湖在城中、城在山中、房在林中、人在绿中”的山水园林城市雏形初步形成。
做特城镇,展现多彩风情。按照县级城市标准建设小城镇,“产城互动”指引小城镇建设,财政投资23亿元,带动社会资本投资上百亿元,打造19个特色小城镇,其中,柏果镇、石桥镇、英武镇列入全省100个示范小城镇,柏果镇被确定为贵州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省级试点镇,羊场列入市级特色示范城镇;城镇新增建成区面积20.8平方公里,特色小城镇成为繁荣产业、聚集人口、休闲旅游、教育文化、商贸物流的中心。
做美农村,描绘美丽图画。围绕“农民富起来、农村美起来”整合项目和资金,实施农村危房改造74995户,棚户区改造64304户,“四在农家·美丽乡村”改造72252户,打造了淤泥乡麻郎垤村、滑石乡岩脚村等一批示范亮点;盘县荣获全国美丽乡村建设标准化试点县、“全国首批民生改善典范县”;城关镇、石桥镇妥乐村、四格乡坡上村获第三批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名村示范村;石桥镇妥乐村、羊场乡大中村、保基镇陆家寨村被列为全国第三批传统村落名录。
城市、乡镇、农村一体化统筹发展,让山水、田园、城镇、乡村各美其美,美美与共,“中国最佳适宜居住城市”的盘县越发迷人妖娆。
盘县相关负责人表示,在今后的工作中,该县将汇聚“发展、为民”的力量,建设一座独具魅力、充满活力、富有魅力的现代化新城,为建成“贵州最靓丽的西大门”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