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5-17
2015年,海门紧扣“率先实现小康升级、率先融入苏南发展”总目标,围绕“稳中优进、改革创新、法治引领”总基调,对照“八大工程”总要求,全力突破发展瓶颈,园区、乡镇同频共振,带动经济社会在新常态下取得了“稳中优进”新业绩。
海门经济技术开发区
2015年是开发区加快转型发展,实现提质增效的关键之年。一年来,开发区牢牢把握“稳中优进”总基调,深化改革开放,强化责任担当,努力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千方百计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全区经济社会继续保持又好又快发展的良好态势。
科学发展稳步推进。2014年度园区科学发展水平位列全省44家国家级开发区第14位,稳居全省第一方阵,继续保持南通市第一;经济质效明显提升。在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的严峻形势下,全年入库税金、财政收入、进出口总额等主要指标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长;重大项目快速推进。全年实施超千万元工业项目83个,其中超亿元项目28个,有8个项目被列入省和南通市重点项目,中国能源装备、通海港区一期码头等重大项目开工建设,装备制造、建筑新材料等特色产业园快速壮大;创新能力持续增强。新申报的9家高新企业全部通过,2家企业获批江苏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引进“千人计划”专家4名;产城融合彰显形象。高标准推进以謇公湖科教城和江海港物流区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和城市配套功能建设,城市框架全面拉开,城市面貌全面凸显,一个现代化滨江生态新城正在扬子江畔快速崛起。 陈 瑜
海门工业园区
2015年,园区抢抓机遇,积极进取,推动经济社会不断取得了新进步。
改革试点活力显现。作为国务院促进进出口稳增长的重要改革试点——叠石桥市场采购贸易方式正式获批落地,且成效初显,从叠石桥港以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出口货物超5000万美元,市场被省商务厅评为“江苏省转型升级示范市场”,“叠石桥”获批中国驰名商标。目前,园区内国际贸易服务中心、货运中心、呼叫中心等一系列外贸公共服务平台相继建成并投运;叠石桥地区金融机构纷纷参与试点,为贸易公司、国际客商提供国际结算、收结汇以及跨境人民币等各种专业化涉外金融服务。市场已有1000多家商户完成平台备案登记,35家贸易公司、10家货代公司(报关代理)等涉外机构进驻叠石桥。
经济运行质效良好。全年实现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5.5亿元,完成工业应税销售56.9亿元。路博石英在新三板上市,实现了园区上市企业零的突破。叠石桥市场成交额达到600亿元,园区在全省省级开发区排名前移7位、位列第49位,成功跻身全省50强。
城乡发展加速统筹。投资6700万元实施了污水管网工程,投资近1000万元对供水管道进行升级扩容。启动了农村双置换试点工作和淮上线特高压搬迁工作。新建安置房面积1.36万平方米,拆除违法建筑1.4万平方米。 赵永根
海门港新区
2015年,新区牢固确立“大港口、大联通、大开发”发展战略,紧扣“面向大海、对接上海、联通江海、统筹陆海”四个关键,抢抓机遇、克难求进,在紧环境下创造了经济发展新业绩。
传统产业支撑效应进一步凸显,德晋一期、燕达二期正式投产,其中燕达公司今年订单额已达20亿元;企业融资上市工作成果显著,首帆动力和高科物流新三板上市成功;电子商务、“互联网+”培育工作实现突破,铁锚工具有限公司将在新区建立电子商务总部;省级滩涂综合试验区申报取得突破性进展,获上级主管部门同意设立。
开发开放有实效,海门港国家一类开放口岸通过国家验收,正式对国际航行船舶开放;中国(海门)海产品国际贸易中心推进迅速,成立了全国南极磷虾产业联盟,并与非洲建立远洋合作捕捞关系;通用航空产业园通航空域已经划定,机场腹地进入规划。
港口运营再上新台阶,南通沿海首条2万吨级通用航道全部疏浚完毕;新城面貌日新月异,久辉国际购物中心正式营业,配套KTV、电影院即将开业,福建路商业中心加速成形,城市公共自行车系统正式竣工。 柳泉宇
临江新区
2015年,新区以平台建设推进项目的规模化集聚,以完善配套提升发展硬环境,以强化服务提升投资软环境,为建设品质“科技小城”奠定了坚实基础。
园区软实力持续提升。香港浸会大学海门科技研究院举行了开学典礼,新一届生物医药博士研究生即将入学;与上海复旦大学成立青年众创合作基地。2015年园区荣获“江苏省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南通市创业孵化基地”;同时省级留学生创业园、科技企业孵化器、服务外包特色产业园等正进入申报中。创新平台加速打造。生物医药科创园一期、二期17.6万平方米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已引进各类科研项目30多个。公共实验平台完成装修,一期48套价值2000万分析检测仪器安装调试中;国际中小企业科技园一期10万平方米已全面开工建设,其中6幢结构封顶,5幢完成基础打桩。人才集聚优势凸显。园区吸纳了一批国内技术权威及创业创新的优秀人才,包括中科院院士1名、国家千人计划专家3名,中科院百人计划专家1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支持专家”1名,全国大学生创业实践挑战赛金奖团队一个,引进留学人员来园创业10多名。获评省双创人才1名、省双创博士1名,获批东洲英才8名。拥有博士35名,硕士72名,本科毕业生600名以上。 鲍小虎
海门高新区
2015年,新区聚焦“率先转型、小康升级”总目标,顺应“新常态”、把握“新机遇”、展现“新作为”,经济社会发展迈上了新台阶。
坚持稳增长、促转型,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11.92亿元,其中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7.04亿元。工业经济提速增效,目前已形成有色金属、通信设备、新能源和电子信息四大新材料板块。高新产业发展迅速,新兴产值、高新产值分别同比增长13.5%、4.5%。现代农业特色彰显,完成农业“三品”项目4个,建立全市首家农村产权挂网交易服务中心,智谷绿海生态农业园等4个农业项目先后入驻。服务经济成效显著,已建成以苏中农产品市场、大千商贸城、东洲物流园、万丰小商品市场、和洲汽车产业园为平台的5个物流中心和以凯盛公司、晨牌药业、都市创业园为代表的13个电子商务平台,引进高端汽车4S店2家。坚持强功能、优环境,城乡质态加速改善。全年实施安置房建设项目4个,建筑面积26.8万平方米。有11个村(社区)实施了公共服务中心改造,新建公共服务平台5180㎡。对社区实行“专业化物业公司”和“社区代管”的管理模式,率先在补南、陶港、高桥三个村实行农村保洁市场化运作,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樊海英
三厂工业园区
近年来,园区瞄准“打造实力新区,建设美丽东城”工作目标,改革创新、转型发展,全力构建更高水平小康先行示范区。
综合实力大幅跃升。2015年,全区完成财政收入6.05亿元,同比增长39%。实现工业入库税金5.8亿元,同比增长52.6%。实现注册外资3900万美元,实际到账外资1052万美元。连续多年进入全市综合先进区镇行列。
发展格局初具雏形。充分利用三厂现有和潜在资源优势,全面、科学规划了“五园一区”(“五园”即青龙生物医药园、中兴产业园、东城创客创业园、南通市星期七生态农业旅游观光园滨江旅游文化产业园;“一区”东城生态商贸居住区)。
现代农业产业层次全面提升。集中打造南通市星期七生态农业旅游观光园,实现设施农业向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的成功转型,年接待游客9万多人次,并被列入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863工程。金盛农庄顺利通过省级AAAA级景点验收。
科技创新亮点频现。拥有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5家,有2家企业参与制订国家标准,拥有1个中国名牌产品,1个中国驰名商标,4个省著名商标或省名牌产品。已形成金牌企业引领、奖牌企业支撑的5-6家上市企业梯队。
人居环境不断改善。“十二五”期间新增城镇建成区面积1.2平方公里,新增绿化覆盖面积40万平方米,实施房地产项目4.1万平方米。 沈陈燕
常乐镇
清末状元张謇故里——常乐镇瞄准“最具文化特色的现代新市镇”目标,精准发力,一个极具古镇风情、文化韵味的现代新市镇雏形已经开始显现。
瞄准高端化、集群化、专业化方向大力推动产业创新转型,全年新开工超千万元项目达28个,其中超亿元3个,麒麟红木城和红木电商城、“羊家乐”田园风光旅游区、颐生文化园、知了果业农业主题公园、“一网天下电商产业园”等一批特色产业项目加快建设。
遵循产镇融合理念,突出张謇文化元素,大力度推进城建靓镇工程,投资1000多万元实施了旧镇改造、街区立面改造、道路拓宽改造和亮化美化等工程。300亩集中居住区、5万平方米的中南市民公园进入实质性施工阶段。投资2000多万元推进了农业综合开发、村庄环境综合整治等各项建设,使农村的水更清了、地更绿了、景更美了。
致力于让群众共享发展成果,不遗余力推进各项民生实事工程,全年投入民生实事工程的资金超过1200万元。新建了常乐小学、常乐幼儿园,启动实施了新中心卫生院建设,体育公园、图书馆、电子阅览室、文化艺术展示馆等陆续竣工开放。成功创建“全国文明镇”、“中国红木雕刻艺术之乡”、“中国最美村镇”,成为现代新市镇的生花妙笔。 童国华
正余镇“十二五”以来,正余镇紧扣“两个率先”目标,先后建成为国家机器人RV减速器研发生产基地、江苏省汽车零部件特色产业基地,获评江苏省创新型乡镇、江苏省卫生镇。
镇域面貌新提升。自被确定为南通市级重点中心镇以来,金色家园、中联家苑、中联华府、怡人家苑等居住小区相继建成;新卫生院、新敬老院、新农服中心、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服务大厅和综合楼等公建项目投入使用;市民、高新、双基、千河等镇区道路竣工通车,临海高等级公路与汤正公路连接线全线贯通;滨河休闲广场建设、正余大道绿化景观带工程、污水管网改造工程等城镇配套设施全面竣工并投付使用,为加快城镇化进程提供更为广阔空间。同时,总投资400万元的邢柏“美丽乡村”项目正加速推进,将有效提升南部农民的生活品质。
园区建设快发力。与上海远东建设集团签订了高新技术园区基础设施建设BT项目;工业机器人产业化、总投资超亿元的力驰新材料和科博莱工艺品项目、总投资5000万元的超田科技项目快速推进。与上海何盼机械集团签订的大岸桥主体农业公园及集休闲、娱乐、购物等现代服务功能于一体的商业综合体项目全面启动。随着汽车客运站项目的顺利实施,将进一步优化全镇产业结构,助推转型升级。 张文婷
悦来镇
2015年,悦来镇围绕建设“南通市级中心镇、江苏美丽新农村、中国健康产业城”三大战略,经济社会保持平稳较快发展。
工业经济实现突破。完成入库税金1.25亿元,应税销售27.7亿元,新兴产业产值完成18.5亿元。新增超5亿元企业1家,新增银牌企业1家。金呢集团成为南通市首家通过国家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认证的企业,并成功在全国中小企业板场外交易挂牌。锦鸿福运科技有限公司开建江苏首家“被动式产业园”项目。全国教育装备改革试点项目——东方教育装备创新产业城正式落户。
农业发展势头良好。新增2个投入1000万元以上农产品加工项目。设施农业总面积达1.6万亩以上,位列全市第一。华东地区规模最大的活羊交易市场悦阳山羊交易市场一期工程10月底投入运行。服务行业逆势谋进。实现限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3.6亿元,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4.6亿元。三兴制衣公司羽绒创意设计中心成功进入全国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名录。
镇区品位明显提升。老镇区改造二期工程完工,510亩的农民集聚区已完成修建性详规。悦来村西侧35亩和绿洲新城东侧15亩安置房全面启动。民生福祉持续改善。新建农路60公里,农桥15座,疏浚沟河32条。完成农民危房改造150户。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村养老保险参保率超过98%。 吴 胜
四甲镇
2015年,四甲镇群策群力,推动各项工作上了新台阶。
经济质效得到新提升。2015年,该镇实现财政总收入1.87亿元,同比增长12.9%。实现工业应税销售19.68亿元,工业入库税金1.32亿元,完成新兴产业产值42.5亿元,到账外资6000万美元。新开工超千万元项目35个,其中超亿元项目3个。开放型经济实现新发展,金轮针布加大投入,向纺织梳理器材高端产品发展;中兴精密引进五面加工中心等设备向行业高精密拓展。五轴联动数控机床、燃料电池等项目有序推进,预计全年完成出口总量5800万美元,总量和增幅均居乡镇第一。转型升级彰显新特色。全镇设备技改投入实现良好的态势,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抵扣1150万元,增长72%,总量、序时、增幅均居乡镇组第一。服务业经济在全市经济工作“八项竞赛”活动中获奖。台韵特色镇建设取得新成效。投入1500万元,实施650米街区建筑立面景观改造,雕塑景观装饰工程竣工。投入200万元,新安装路灯220盏。投入458万元,实施镇级污水管网收集工程4.6公里。民生实事再上新台阶。成功创建省级农路管理及安保示范乡镇。总计投入近1000万元的小学教学楼加固工程、幼儿园扩建工程、小学PU篮球场等相关项目建设完工并投入使用,合兴村建成省级“五星级”农家书屋。 顾幸泉
余东镇
余东镇是一座具有1300多年文字记载的古镇,古镇文化与现代文明在这里相互交融、熠熠生辉。2008年被评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近年来多次被评为南通市文明乡镇。
道德典型引领文明风尚。江苏首届“最美人物”戴美英,“慈善爷爷”袁桂山,“爱心护航”老教师高剑平,“诚实守信”之星潘达新……借助身边模范典型,余东镇积极组织开展道德讲堂、凤城讲堂,用身边人、身边事来教育、影响和感召身边人。各村居均设立善行义举榜,记录善行美德。全镇每月开展余东好人评选,开展“文明百佳”优秀党员评比、“文明标兵户”“美丽农家”“文明家庭”等活动,使培育和弘扬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的目标任务真正落到实处。志愿服务形成文明风景。成立了12支专业志愿者队伍,覆盖医疗卫生服务、助残、扶贫助困、环保等类别,形成了一大批形式新颖、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的品牌项目。通过“江海志愿者”的网络平台,吸引注册志愿者近9500名,其中近4300名志愿者被评为星级志愿者。“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如蒲公英的种子,伴随着志愿项目的深入、广泛开展,逐渐在人们心中扎根。 王 彬
海永镇
2015年,该镇围绕“省级旅游度假区、服务业集聚区、美丽乡村创建”三大发展目标,成功获批南通市级旅游度假区、被国家农业部认定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撤乡建镇,开启了海永历史上具有特殊意义的新征程。
现代农业稳步发展。SS1538基地、绿宝石精致农业园、绿大花卉、玫瑰小镇、番茄农庄等10多个农业休闲项目加速向旅游景点(区)转型,构建“农业+互联网+文创+旅游”发展新模式。创新创意项目入驻。美丽中国·空间(建筑)设计产业园顺利开园,集聚了国内外20多家设计企业。国家千人计划研究院开始筹建,2名国家千人计划专家完成项目注册。台湾云林科技大学智慧生活设计研究中心落户海永。探索医养结合养老新模式,建成永泰乐颐小镇生态展示厅2000㎡、一期养老示范社区。
美丽乡村魅力彰显。成功举办了面向全国的“海永美丽乡村”设计大赛活动、“第一届海峡两岸农业文创论坛”活动。完成拆迁安置小区天然气入户工程;全镇wifi全覆盖,新建农桥2座,新种植各类绿化1万㎡,产业美、环境美、生活美、人文美的乡村魅力初绽奇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