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2016-05-09

摘要 山还是那座山,地还是那片地。如今,曾经的山和地换了模样,绿野藏金,现代农业园区让土地的产出和效益发生巨大转变,也让农民在家门口实现致富梦想。

      山还是那座山,地还是那片地。如今,曾经的山和地换了模样,绿野藏金,现代农业园区让土地的产出和效益发生巨大转变,也让农民在家门口实现致富梦想。

  1月26日,记者从市农业局获悉,“十二五”期间,按照“政府引导、政策扶持、科技支撑、企业带动、统一规划、分步实施”思路,我市大力加强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利用园区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发展模式,推动农业产业升级,促进各地农民增收。

  目前,全市建成194个现代农业园区,其中,省级园区43个,市级151个,总面积130多万亩,带动就业45000余人。全市创建国家级一村一品示范村镇9个,省级示范村镇825个,国家级休闲农业示范点3个,省级示范点和明星村10个。渭城区张裕瑞那城堡、泾阳县龙泉山庄获评“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礼泉县石坡村、三原县柏社村、旬邑县西头村、彬县曹村等获评“中国最美乡村”。

  加强组织领导园区聚集带建设亮点突出、成效显著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把园区建设纳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各县市区集中人力、财力、物力,建设一批规划布局科学、产业特色鲜明、科技含量较高、运行机制灵活、综合效益和辐射效应明显的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物流、休闲观光等农业园区。

  其中,现代农业园区聚集带建设亮点突出。沿渭百里武功、兴平建设的设施蔬菜(清水莲菜)、猕猴桃园区聚集带,围绕昭陵、乾陵、五陵塬旅游观光在礼泉、乾县、渭城等建设的时令水果采摘和休闲观光园区聚集带,沿旱腰带地区泾阳、三原、礼泉、乾县建设的酿酒葡萄、御石榴、畜禽养殖园区聚集带,永寿、彬县、长武、旬邑、淳化建设的出口苹果和经济杂果园区聚集带。围绕优势特色农产品,秦都、武功、三原、彬县、淳化等县区建设加工物流园,实现产销一条龙。仅“十二五”期间,园区聚集带就打造41个省级现代农业园区。

  注重科技引领多元投入实现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

  各级农业部门坚持把科技推广和应用作为园区发展原动力。通过与高校技术合作,建设培训科研基地,吸引和培养优秀人才参与园区建设。大范围推广应用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物理防治等技术,引进、培育高产、高效的农产品品种,同时推进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三品”认证。一些园区还率先应用生态循环技术,“畜禽养殖—有机肥—农作物种植”模式为农业生产提供优质肥源,降低生产成本。

  为整合资源,带动社会参与园区建设,按照“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原则,我市整合发改、财政、林业、水利、扶贫等涉农项目及资金,吸引业主投资园区。园区建设出现企业领建多、外出创业人员回乡创建多、农村种植大户和能人培育多的“三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和规模种养大户等的投资占园区投资总量80%以上。礼泉白村、三原金源等园区投资规模大,建设标准和科技含量也高,推动特色产业与现代加工、物流、生态观光的有机结合,实现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

  农业园区显成效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致富路拓宽

  各现代农业园区不但带动地区农业经济的良性发展,也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充足就业机会,随着园区经济效益的增加,“农民工人”的收入也成倍增长。

  据市农业局相关人员介绍,农业园区采取的“公司+基地+农户”生产经营模式,形成从技术、生产、加工到物流的产业发展链条。以兴平马嵬驿现代农业园区为例,其开发的休闲农耕文化展示、优质农产品生产等特色民俗生态体验观光项目受到省内外游客的青睐,马嵬驿日均接待游客1.8万人,最高峰值每日28万人,年收入1500万元以上。同时,解决周边剩余劳动力1650人,农民人均年增收5000元。

  另外,泾阳日新现代农业园依照“土地租金保底、葡萄收益分红、优惠政策归农”土地流转模式,让农民成为名副其实“股东”,2015年,园区农民户均增收2万元,预计盛果期增收突破3.5万元。

上一篇:

下一篇:

您可能感兴趣的园区
更多 >>最新招投资讯news
首页
城市
招商
项目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