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2016-05-16

摘要 宽阔笔直的水泥公路,环保节能的太阳能路灯,绿树环绕的车间厂房。来到政务服务中心,各个部门的服务窗口整齐有序;深入企业生产车间,到处都是轰鸣的机器和忙碌的工人;进入项目建设现场,拔地而起的大楼和厂房一天一个样。置身于京山经济开发区,你能感受到这里日新月异的变化和热火朝天的发展浪潮。

宽阔笔直的水泥公路,环保节能的太阳能路灯,绿树环绕的车间厂房。来到政务服务中心,各个部门的服务窗口整齐有序;深入企业生产车间,到处都是轰鸣的机器和忙碌的工人;进入项目建设现场,拔地而起的大楼和厂房一天一个样。置身于京山经济开发区,你能感受到这里日新月异的变化和热火朝天的发展浪潮。

2015年,京山经济开发区按照市委、县委提出的打造“高端装备制造、农产品精深加工和健康特色养老”三大产业板块目标,通过强化平台建设、推进项目实施、加快转型升级等各项措施,园区经济各项指标实现了新突破。

夯实基础建平台

京山经济开发区成立于1992年8月,2005年6月经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省级经济开发区,2013年10月经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京山高新技术产业园区;2014年开发区作为荆门国家高新区一区四园之一,享受国家高新区相关优惠政策。20多年来园区面积由2.3平方公里发展到了32.16平方公里。

截止2015年底,园区建成面积近19平方公里,入园企业已达295家,其中亿元企业40家,规模企业100家, 高新技术企业18家。2013年荣获全省开发区“竞进提质十佳”称号,开发区农产品加工园被农业部授予“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连续3年被市政府表彰为全市省级开发区综合考评先进单位,连续2年被评为全市项目建设先进单位。

基础建设日臻完善。其中,规划的四横十四纵道路骨架已基本形成,水、电、汽、灯、绿化、通信已全部配套。新建道路23公里,铺设污水管网和弱电管网30.4公里,完成相关区域供水、供气管网和通信线路建设15.6公里,项目建设区域基本实现七通。规划的两个污水处理厂,文峰污水处理厂已投入使用,城东污水处理厂正在建设。围绕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降低经营成本,加快建设五大平台。以京山公共检验检测中心为依托,率先搭建了服务园区、辐射周边的区域性公共检验检测平台;以金瑞物流为依托,搭建了区域性现代综合物流平台;以恒泰源保税仓库为依托,搭建了服务园区进出口业务的外向型经济服务平台;以科技孵化器为依托,同省高投公司合作,搭建了省高投在县级的首个创新创业服务平台。以厂房类项目建设为重点,用重资产建设标准厂房10.2万平方米。

精心规划展宏图

在园区建设上,坚持规划先行,实现科学布局。围绕两大产业,培育百亿集群,聚集规模效应,打造特色园区,力争“十三五”末跻身千亿园区。先后建成国家农产品加工示范园区、省级台商工业园区、智能制造产业园、服装产业园、回归创业园等12个区中园。

在规划发展的总体目标上突出“三大指标”。一是到2020年工业总产值过千亿,实现“千亿园区”的奋斗目标;二是将开发区控制面积由32.16平方公里扩大到60平方公里;三是形成产业结构合理、基础设施配套、产业特色明显、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生态园区。

在指导思想上做到3个“结合”。与京山县的“十三五”发展规划相结合;与生态京山战略的实施相结合;与京山城市总体规划的修编、开发区产城融合的发展思路相结合。二是在产业布局上要突出三大重点。既要注重传统产业的基础作用,做大产业底盘,更要体现产业的转型升级和科技创新的新业态。重点突出高端装备制造、生态食品加工、健康养老三大产业。装备制造我们觉得可以突出智能化这一重点,包括智能设计、智能装备、智能制造、智能销售等,用智能化提升我区装备制造水平,着力打造全省先进装备制造基地; 生态食品加工要在扩充门类、加大农副产品加工转化的同时,注重寻找生物制造的新途径,全面提升我县农副产品加工的水平等,也要注重完善基础产业和配套产业,尤其是已经形成的纺织服装、新能源新材料、现代服务业和五大平台建设等。三是在规划发展的总体目标上要突出“三大指标”。到2020年工业总产值过千亿,实现“千亿园区”的奋斗目标;形成产业结构合理、基础设施配套、产业特色明显、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生态园区。

狠抓项目促招商

开发区立足区情,求真务实,抢抓机遇,多措并举,强力推进项目建设。一是实行项目包联制。开发区对每一个投资项目提供“五个一”包联服务:一名县领导包联,一个县直部门负责,一个工作专班代办服务,一个公安干警驻点,一包到底。每个项目设有服务秘书和驻点秘书,层层传导压力,压实责任。二是实行项目督办制。分管项目领导通过会议、现场督办的形式对项目实行每天督办,项目业主和包联单位同时督办。三是实行问题清单制。凡项目业主提出的问题,列成问题清单,由相关单位具体解决。四是实行政策倾斜制。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对有资金困难的项目,根据其形象进度给予政策性资金支持。截止目前,新开工项目17个,项目合同总投资额39.7 亿元,亿元项目8个,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1个,合同投资额 35.1 亿元;新投产项目5个,其中亿元项目 3个;新签约项目5个,合同引资额12亿元。拟开工项目9个,合同投资额10.6亿元,其中亿元项目5个;拟投产项目8个,其中亿元项目2个;拟签约项目3个,其中亿元项目2个。

在招商引资方面,开发区践行“产业第一,企业家老大”的理念,在全民招商、专班招商、科技招商、产业招商、园区招商、以商引商等传统招商方式的基础上,探索拓展出品牌招商、节会招商、商会招商、回归招商等新型招商模式。突出品牌招商,充分发挥“中国网球之乡”、“中国观鸟之乡”、“惠亭湖国家湿地公园”、“虎爪山国家森林公园”等品牌优势,引进一批关联产业项目。注重节会招商,充分利用中部博览会、鄂港粤经贸洽谈会、长三角地区经贸洽谈会、武汉城市圈项目推介会等大型投资贸易洽谈活动,有针对性地开展重大项目和重点产业招商推介活动。加强商会招商,充分发挥各地商会、行业协会地缘、亲缘优势,吸引更多有识之士到开发区投资兴业。鼓励以商引商,引导开发区企业以存量引增量,实行产权招商;发挥现有客商示范作用,积极开展以商引商。倡导回归招商,鼓励京山籍在外企业家或曾在京山创业后到外地发展的企业家回归投资创业,实现人才回乡、资金回流、项目回归、企业回迁。

深化专班专职招商,通过不断改革创新,做到专班不撤、人员不散、经费不减。打造专业招商团队,加强招商人员业务知识培训,提高招商服务水平,推行精细化、流程化、专业化洽谈,形成一套标准化、可复制、易操作的流程和机制。优化招商服务,进一步深化“三集中,三到位”,完善“四最四零”服务机制,完善重点信息、重点项目跟踪服务制度,对重点招商项目实行全程代办服务。建立开发区重点招商项目库,对接开发区招商信息平台,发布园区土地、政策、服务信息。探索开展“四评”工作,进一步提升服务质效。完善考核激励机制,健全考核办法,实施多部门联合考核,强化“谁引进、谁受益”的激励机制,对引资中介机构和个人予以奖励,通过继续实行绩效挂钩、奖惩结合的办法,提高招商引资工作质量和水平。

聚焦产业谋发展

大力实施企业培育加速工程,加快传统产业企业转型发展,初步形成了“2+3”产业体系,即高端装备制造、农副产品深加工2个主导产业,机械、桥米和畜禽水产3个百亿产业集群。其中,机械产业链条日益完善,被纳入全省75个重点产业集群之一。遵循土地集约利用原则,按照满足投资强度、产业链条长度、税收程度、科技力度要求,将高新技术产业作为园区建设的主攻方向,吸引了一大批科技型、成长型、环保可持续型企业向园区集中。

强化产业支撑。目前,开发区已经培育了一批拥有强大市场竞争力的支柱型企业。京山上市或上市公司在京山投资企业4家,包括京山轻机、雄韬电子、鞍重股份、岭南园林等。一是投产项目抓扩规。鼓励支持骨干企业扩规裂变、对外合作,围绕主导产业,不断配套完善上下游产品,拉长产业链条。太子药业二期、神地科贸二期、裕丰糖业二期等6个项目已全面投产;雄韬二期、瑞生药业二期、精密铸造二期等8个项目推进较快。二是在建项目抓投产。推行项目建设包联制、例会述职制、挂牌督办制、绿色通道制,列出施工进度表、竣工时间表,常年跟踪,推进项目建设。京峻汽配、海之力机械、双新能源等19个重点项目竣工投产;德和机电产业园、亨得利箱包、致远塑业等38个重点项目达到形象进度并部分投产;双发机械制造、工艺陶瓷等22个重点项目全面开工。三是招商项目抓落户。坚持产业招商、生态招商、商会招商和以商引商,择优吸引一批科技型、成长型、环保可持续型企业落户园区。

在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上,以京山县工业发展优势产业为基础,确立精密零部件铸造、行业通用设备制造、先进机电一体化设备制造和关键基础设备制造等四个重点领域。目前已有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企业80余家,转型升级技术支撑有力,现已与武汉大学等高等院校产学研合作,建立高端装备制造、智能制造研究院,成立了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专项资金,通过金融工程,助力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快速发展。力争到2017年,京山高新区高端装备制造业相关企业100家左右,规模以上企业达到40家左右,实现总产值250亿元、利税20亿元,打造15个左右的行业龙头企业,形成20个左右的行业知名品牌,将以京山轻机为主的若干著名品牌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建成中部地区轻工机械制造产业基地。

在农副产品深加工产业上,充分利用京山高新区紧邻“中国农谷”核心区的区位优势,依托京山县丰富的资源环境优势和农业发展基础,通过广泛吸收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工业所提供的先进生产资料与科学管理方法,大力发展农副产品深加工业,以科技进步带动京山农业产业升级。园区内目前有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78家,其中: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2家,省级重点龙头企业15家,市级重点龙头企业43家。拥有中国名牌产品和中国驰名商标各1个,湖北名牌产品7个,湖北著名商标11个,培育三品认证209个,国家地理标志认定2个。园区现已形成了桥米、畜禽、纺织、林产品四个产业功能区。力争到2017年,京山高新区农副产品深加工相关企业达到40家,规模以上企业达到15家左右,实现总产值220亿元,利税14亿元, 打造5个左右的行业龙头企业,形成10个左右的行业知名品牌。

上一篇:

下一篇:

您可能感兴趣的园区
更多 >>最新招投资讯news
首页
城市
招商
项目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