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山县是生态资源大县。雷公山境内孕育的动植物高达3000多种,是现今地球上的四大物种基因库之一, 植被覆盖率达94%,森林覆盖率达72%,被科学家誉为“天然氧吧”和“物种基因库”。 雷山县是旅游资源大县。雷山县是“中国十大最好玩的地方”,“贵州十大影响力风景名胜区”、“中国最美的小城”、“中国最佳魅力旅游名县”、“全国文明县城”。 雷山是民族文化大县。被誉为“中国苗族文化展示中心”,承袭着牯藏节、苗年、游方节等众多的民族节日和传统的跳芦笙、踩铜鼓、斗牛、斗鸟以及对歌,都充分展示着独特的苗族文化与习俗。现拥有十三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全国非遗项目最多的县。 雷山县是民族传统村落大县。境内有“世界第一大苗寨”、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中国景观村落的西江千户苗寨,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100座特色露天博物馆之一的郎德上寨、大塘新桥的水上粮仓,木鼓之乡的掌批,银匠之村的麻料、控拜、乌高等300多个多元化苗族村寨和水族村寨,其中国家传统村落有57个,占全国的2.23%,占全省13.38%,密度全国最大。 雷山县县城是中国优秀旅游县城。雷山县城镇道路硬化率达98%,县城区绿化率为32.4%,人均公共绿地面积7平方米,人均居住面积由原来的7平方米提高到17平方米,县城区面积达5.89平方公里。雷山县城初步成为功能配套、环境优美、秩序良好、苗族文化浓郁的优秀旅游县城。 雷山县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具有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热同季的特点。雷山县年平均气温14℃~18℃,最冷月(1月)平均气5℃~8℃,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4℃~28℃。雷公山空气负氧离子每立方厘米高达5.26万个,是一般城市的1600倍以上,被科学家誉为“天然氧吧”,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是旅游休闲的理想目的地。
近年来,雷山县充分依托民族文化和自然生态两大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旅游业,成功打造了西江千户苗寨、郎德上寨、雷公山和中国最美小城雷山县城等景区景点,加大民族文化挖掘和展示力度,旅游产业发展迅猛。2016年全县接待游客72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54亿元;旅游产业有效带动三次产业健康发展,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16亿元,增长12.4%。随着沪昆高铁以及雷山至周边市县高速公路的不断建成通车,旅游接待人数仍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趋势。 随着沪昆高铁以及雷山至周边市县高速公路的不断建成通车,旅游接待人数仍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趋势。按照20%的增速预测,到2020年,雷山县旅游接待总人数将达到1428.8万人。项目建设期为3年,2018年对外开放。2020年,按雷山县旅游接待总人数的80%估算,项目客群人数为1200万人。